Home 各類排行 15 首必聽的 Earth, Wind & Fire 雋永經典(上)

15 首必聽的 Earth, Wind & Fire 雋永經典(上)

9937
0


2016上半年的西洋音樂界,真的是一直讓人處在哀嘆連連的狀態!許多優秀的音樂人都不斷離我們而去,讓大家只能靠音樂來思念他們。而在這波音樂追思潮中,還有一位不能忘記的音樂人,就是Earth, Wind & Fire的首腦Maurice White。他曾向已逝的記者Timothy White表示,自己的音樂創作靈感都是來自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直到1970年代中晚期,他一手打造出的音樂團體Earth Wind & Fire才在當時立刻走紅全世界。他們或許算是史上最成功的黑人樂團,成軍至今已經獲得不少金唱片和白金唱片,而單曲像是《Shining Star》、《Sing a Song》、《After the Love Is Gone》也都已經是屬於排行榜前十名的作品。Earth, Wind & Fire的成功,竟也讓樂評開始對他們結合迪斯可、非洲音樂、融合爵士樂等的音樂風格感到煩膩。然而唯一不變的,是樂團至始至終所提倡的愛與和平,以及勵志性的啟發;搭配上他們活力四射的演唱會表演和華麗的舞台裝扮,讓Earth, Wind & Fire成為歷史上具有指標性的音樂團體。

Earth, Wind & Fire在樂團達到音樂巔峰期時,團員最多達到十人,包括最著名的Phenix Horns也是因為樂團的關係而走紅;而Maurice White總是站在樂團中間的位置擔任主唱。他時而與另一位接受過福音音樂訓練的音樂人Philip Bailey一起表演,時而就是進錄音室和傳奇製作人Charles Stepney一起錄製音樂(Charles Stepney已於1976年因心臟病過世)。Maurice White也是率先想到將專輯插頁上放入埃及金字塔和聖經符號設計的人,還將由此而得的啟發以及個人信念一同放入歌詞中。儘管歌迷對於歌詞的理解與否仍是個謎,但想必無人能否定Earth, Wind & Fire在樂壇上的音樂地位!以下就為大家介紹樂團的15首經典作品:

 

1.1971年電影《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s》的主題曲

約莫在1970年,編劇兼詩人Melvin Van Peebles正為他的小成本電影《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s》找尋適合的主題曲。剛好他的助理正與一位從芝加哥搬到洛杉磯的年輕人交往中,那個人正是Maurice White!當時他所成立的Earth, Wind & Fire樂團,還處在到處兜售音樂demo帶的階段。Melvin Van Peebles曾向Wax Poetics雜誌透露:「那個時候的Earth, Wind & Fire,拚了命的想盡辦法也要躋身進入好萊塢大道!」,但當時樂團為這部電影所做出的主題曲,卻只是不斷的重複播放以放克和爵士作為基底的音樂,再額外搭配上Melvin Van Peebles自己的和聲。但電影和專輯在一推出之後便立刻大受好評,讓Earth, Wind & Fire成為blaxploitation時期第一個因為電影主題曲而走紅的音樂團體。而在之後像是Isaac Hayes和Curtis Mayfield,都分別走同樣的模式為電影《Shaft》以及《Super Fly》譜寫片頭曲。

 

2.1974年的〈Devotion〉

Earth, Wind & Fire主唱之一Philip Bailey曾在2013年受訪時表示:「Maurice的想法就是想偷偷放一點爵士音樂在創作裡面!」-這個部分在〈Devotion〉這首歌裡就能找得到。〈Devotion〉出自1974年專輯《Open Our Eyes》,是首非常受到廣大樂迷歡迎的暢銷抒情歌曲。在層層和弦、和聲編排下,整首歌聽起來的感覺相當無懈可擊;也讓Maurice White成功地將爵士音樂,帶進節奏藍調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榜單上,並正如歌詞所言:「So our mission, to bring melody/Ringing voices sing sweet harmony」。

這首歌最推薦的現場版本,莫過於他們在亞特蘭大的歐姆尼戲院裡的表演;這場猶如福音放克音樂復興的表演,則是被收錄在1975年的現場專輯《Gratitude》當中。

 

3.1975年的〈Shining Star〉

1975年,Earth, Wind & Fire靠著這首輕快的單曲,一舉衝上流行音樂排行榜冠軍。整首歌所傳遞出的活潑、積極的氛圍,和Sly and the Family Stone的作品〈Everybody Is a Star〉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展現出Maurice White簡潔、歡樂的音樂創作風格。2000年,當Earth, Wind & Fire進入搖滾名人堂時,Maurice White曾表示〈Shining Star〉這首歌是樂團音樂生涯的轉捩點:「當時我們的第六張專輯《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在推出時沒有得到太多的迴響!原本我們以為大概沒辦法了,想不到一發行〈Shining Star〉後,立刻就登上排行榜冠軍!也拯救了整張專輯。」-〈Shining Star〉也讓樂團獲得他們首座的葛萊美獎。

 

4.1975年和Ramsey Lewis合作的 〈Sun Goddess〉

除了Earth, Wind & Fire之外,其實Maurice White在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也曾投入其他組合的音樂創作。其中一個樂團的成員則是恰好有爵士鋼琴家Ramsey Lewis,意外促成兩人在音樂上的合作,並創作出歌曲〈Sun Goddess〉。這張1974年的單曲有著輕快又夢幻般的放克旋律,並加入大量的和聲和出色的管樂器吹奏,讓Maurice White從樂手的角色,一躍成為無與倫比的樂團領導者。

 

5.1975年的〈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

Earth, Wind & Fire在1971年憑藉電影原聲帶《Sweet Sweetback》正式出道後,其實樂團的首張冠軍專輯也是搭配電影計畫而生;就是導演Sig Shore在1975年所拍攝的電影《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

Earth, Wind & Fire在此片扮演名為The Group的藍調音樂團體,在由Harvey Keitel所飾演的自大唱片製作人的指導下,慢慢在樂壇走紅的故事。身為Earth, Wind & Fire主唱和打擊樂器樂手的Philip Bailey,曾在個人自傳裡寫下錄製〈Shining Star〉的過程:「當Maurice讓我們聽最終版的歌曲混音後,我覺得我們的聲音聽起來就像天使一般;彷彿上帝正在指引著我們。」-而樂團的專輯《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甚至要比電影本身要紅得多!當專輯在1975年紅透半邊天、甚至最後還獲得三白金唱片的殊榮時,Sig Shore的電影要一直等到2006年,才正式被發行為DVD。

 

6.1975年的〈Sing a Song〉

Earth, Wind & Fire在1975年發行的雙專輯《Gratitude》,前三面唱片所收錄的內容都呈現出他們在忙碌的巡演過程中,所做過的極為出色的現場表演。然而第四面由〈Sing a Song〉所開始的內容,才是整張專輯最精華的部分。關於這首歌的招牌riff,則是吉他手Al McKay在進行某場表演前於更衣室想到的;之後他便拿給Maurice White聽,並讓Maurice White填上歌詞的部分。

Maurice White用簡約和樂觀的歌詞,搭配上具有感染力的迪斯可音樂,成為一首具有療癒效果的輕快作品。在和Chess Records唱片的老搭檔Charles Stepney共同監製下,Maurice White再度重現他十年前曾為Etta James和Fontella Bass所創作的音樂旋律。〈Sing a Song〉也一舉成為Billboard藍調音樂排行榜冠軍單曲,並讓《Gratitude》銷售超過三百萬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cPwDXi1Ck

 

7.1975年的〈Reasons〉

如果你是屬於老派的嘻哈音樂迷,那你應該會記得Erick Sermon在他的〈Stay Real〉MV裡,邊洗澡邊高唱〈Reasons〉的畫面。事實上,每個人幾乎都嘗試唱過這首歌,但在高音的部分;始終都無法達到Philip Bailey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這首出自專輯《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的抒情歌曲,不僅是經典的卡拉OK作品,更是樂團從放客搖滾音樂創作,進而融入流行音樂、爵士、迪斯可的代表作。Maurice White和Philip Bailey、製作人Charles Stepney一起譜寫這首歌曲,他在1975年曾向Billboard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用音樂創作觸及到各個不同的族群。」

 

文:Ami.W

資料&圖片來源:Rolling Stone/A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