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74年America的〈Tin Man〉
搖滾樂團America的團員們,本身都是貨真價實的美國人;但他們遇見彼此的時候,則是在美軍位於倫敦的人事部門裡。當樂團準備在1974年發行專輯《Holiday》時,他們找來正統倫敦出身的製作人George Martin;為他們打造獨一無二的作品。樂團吉他手Dewey Bunnel曾在《The Billboard Book of #1 Adult Contemporary Hits》一書中表示:「在錄製的過程中,我們和George Martin一見如故;除了我們都很了解披頭四之外,雙方也都能理解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感!」
不過這份幽默並未套用在《Holiday》的暢銷單曲〈Tin Man〉上!但George Martin仍為樂團的這首歌,營造出情感充沛的音樂氛圍。
12.1974年Stackridge的〈Fundamentally Yours〉
成軍於迷幻音樂當道的60年代晚期,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的Stackridge Lemon樂團在70年代時決定捨棄掉Lemon一詞,將團名改為Stackridge後重新發行專輯。George Martin在1974年製作樂團的專輯《The Man in the Bowler Hat》(該專輯在美國上市時名稱為《Pinafore Days》),並在歌曲〈Humiliation〉裡獻上自己的鋼琴彈奏。
《The Man in the Bowler Hat》當中的音樂大多走前衛風格,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室內流行樂。但是像專輯第一首歌曲〈Fundamentally Yours〉,就有著輕快的大鍵琴彈奏部分,而在歌曲當中負責打鼓的Billy “Sparkle” Bent;後來還成為George Martin的個人助理。
13.1975年Jeff Beck的〈Diamond Dust〉
George Martin在個人自傳《All You Need Is Ears》曾寫道:「一張成功的專輯必須要確實表達出每個人的才華所在!我在為Ella Fitzgerald、Jimmy Webb錄製歌曲時,驗證了這一點;而在和Jeff Beck合作時,顯然也沒有例外!」
從字面上來看,George Martin和Jeff Beck就像是兩個天差地遠的組合-一個是善用交響樂編排,為披頭四做出許多經典音樂的製作人;一個則是以做創新藍調樂聞名的Yardbirds前吉他手。然而在70年代中期,Jeff Beck決定去尋求更多音樂上的可能性;於是找來George Martin協助製作1975年的個人專輯《Blow by Blow》,就連歌手Stevie Wonder也貢獻自己的作品在其中。而George Martin精心設計的絃樂編排,可以在長達將近八分半鐘的作品〈Diamond Dust〉裡聽見。
14.1977年Jimmy Webb的〈The Moon’s a Harsh Mistress〉
〈The Moon’s a Harsh Mistress〉這首歌早在Jimmy Webb拿來自己唱之前,就已經被Glen Campbell、Judy Collins 和Joe Cocker輪流傳唱過了。Jimmy Webb的創作靈感,來自作家Robert Heinlein的同名小說作品《寒月,厲婦》;並宣稱這個名稱已經「在腦中揮之不去」好幾年的時間。Judy Collins曾形容Jimmy Webb這首扣人心弦的抒情歌,是首「會讓人感到痛苦至極」的作品。
至於Jimmy Webb帶點冷漠、無情的獨特詮釋方式,都要歸功於George Martin在音樂上的編排;這同時也是Jimmy Webb首次找來其他製作人所錄製的作品。他曾向Record Collector雜誌透露:「我當時就是希望George Martin能來做這張專輯裡的音樂疊錄。關於這部分我可不傻!我可是坐在他旁邊,看他去安排這些過程。比起我自己的想法,那個時候我倒還比較想聽George如何去做音樂上的編排!」
15.1979年Gary Brooker的〈No More Fear of Flying〉
Gary Brooker隨著和樂團Procol Harum唱了幾十年的經典名曲〈A Whiter Shade of Pale〉後,在樂團解散之際也展開個人的音樂事業;1979年他的專輯同名單曲《No More Fear of Flying》正是由George Martin負責。搭配著薩克斯風以及長號的吹奏,讓人想起他為披頭四編排的作品〈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16.1980年Cheap Trick的〈World’s Greatest Lover〉
美國樂團Cheap Trick在1980年時選擇不與長期共事的音樂製作人Tom Werman合作,找來George Martin為他們製作《All Shook Up》專輯。披頭四對於Cheap Trick的影響早就不是秘密,但歌曲〈World’s Greatest Lover〉在George Martin的規劃下,儼然就是一首十足披頭四風格的作品。在弦樂編排、木吉他彈奏的陪襯下,Robin Zander在這首歌裡的詮釋讓人想到了John Lennon的調調。整張專輯是在1980年10月底時推出,那週剛好也是John Lennon過世的時候;〈World’s Greatest Lover〉反倒成為了最讓人心碎的致敬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uv8QSQsvA
17.1982年Ultravox的〈Hymn〉
Ultravox主唱Midge Ure曾在他的個人自傳《If I Was…》裡回憶道:「George Martin總是能讓事情順利進行下去。」-當1982年Ultravox正著手進行專輯《Quartet》的錄製時,團員們對於音樂上所抱持的不同意見;幾乎都是靠George Martin來擺平。
而Ultravox在早期一向都是走風格強烈的華麗龐克路線,但在這張《Quartet》專輯裡,樂團卻轉型成為合成流行樂先驅。特別是〈Hymn〉這首歌,就是首優美柔順的作品。當George Martin將創新的搖滾樂俐落地帶入主流音樂後,他也將同樣的編排手法套用在合成流行音樂上。
18.1983年Paul McCartney和Michael Jackson的〈Say Say Say〉
George Martin在1983年曾負責Paul McCartney的《Pipes of Peace》專輯的製作工作,並且在1982年首次和Michael Jackson一起參與暢銷單曲《Say Say Say》的錄製;而Michael Jackson也在之後推出他的經典專輯《Thriller》。George Martin對於這位流行樂天王印象非常深刻:「他一進錄音室的時候,真的散發著一種明星的光芒!他不像是Paul那種類型的音樂人,但卻明確、堅定地了解自己在音樂上想要的是什麼。」-《Say Say Say》後來也成為當年Michael Jackson的第三張冠軍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2Grms55Fw
19.1994年Kate Bush & Larry Adler的〈The Man I Love〉
1994年,George Martin加入了專輯《The Glory of Gershwin》的製作行列。這張專輯主要是為了慶祝Ira Gershwin的好友Larry Adler的80大壽,Larry Adler還找來Peter Gabriel、Elton John和Cher等歌手一起在專輯當中合唱。George Martin曾說:「Larry老愛找一些大牌歌手和他一起表演!不過他確實知道這些音樂人的優勢所在。對我來說,能和這位傳奇一起工作;我感到很榮幸!」-專輯當中的亮點就是Larry Adler和Kate Bush一同合唱的〈The Man I Love〉,足以顯現George Martin零瑕疵的管弦樂編排。
20.1997年Elton John的〈Candle in the Wind 1997〉
事實上George Martin所做過最暢銷的單曲,並非出自披頭四的創作。在英國黛安娜王妃過世後,Elton John立刻重新錄製他在1973年所發行的歌曲〈Candle in the Wind〉,以悼念這位英國皇室成員的逝世;而起初Elton John寫〈Candle in the Wind〉的用意,是為了向永遠的性感女神Marilyn Monroe致敬。
1997年,Elton John找來George Martin為重製版的〈Candle in the Wind〉編排出他希望所擁有的隆重莊嚴氣氛。至於兩人的淵源,則是曾在1995年Elton John的專輯《Made in England》合作過歌曲,並在George Martin位於倫敦的AIR Studios錄音。兩人完成的作品〈Candle in the Wind 1997〉,單曲一發行後立即在全球賣了三千三百萬張,並在Billboard Hot 100蟬聯14週的冠軍位置。儘管Elton John並未預料到會有如此大的迴響,但〈Candle in the Wind 1997〉的成功確實是顯而易見的事實;而這張作品也是George Martin所製作的最後一張暢銷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gO0Z818j4
文:Ami.W
資料&圖來源:Rolling Stone/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