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在本月 30 日全面上線的 Apple Music,原本打算使所有音樂人自行吸收 Apple Music 軟體前三個月消費者免費使用所產生的成本,但是在獨立廠牌連署反彈之下,加上天后 Taylor Swift 公開抨擊,Apple 的政策有了 180 度的大轉彎。
Apple 公司的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Taylor Swift 和獨立音樂的音樂家們,我們聽到你們的聲音了。Apple Music 將會支付所有音樂人相對應的報酬,即使是在前三個月免費試用期內也一樣」:
We hear you @taylorswift13 and indie artists. Love, Apple
— Eddy Cue (@cue) June 22, 2015
#AppleMusic will pay artist for streaming, even during customer’s free trial period
— Eddy Cue (@cue) June 22, 2015
Eddy Cue 在昨天( 6/22 )下午接受 Billboard 訪問時表示,他們突然改變政策是「已經討論好幾週」的一項決定,Eddy Cue 說:「我們一直以來,都想盡辦法要在消費者與樂團、音樂人之間取得平衡,並且給予音樂人應有的報酬。」
對於 Taylor Swift 在這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Eddy Cue 也給予相當大的肯定,「我們其實也有聽到許多獨立音樂家的聲音,但是 Taylor Swift 的發聲完全是不同凡響的。Taylor Swift 以她的角度說這些話我覺的是非常好的」,Eddy Cue 接著表示:「我們得知許多獨立音樂家非常關注於『Apple Music 前三個月免費使用期將不支付音樂家任何報酬』這件事,但說真的,這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從來沒有打算以免費提供音樂的方式壓榨音樂人;其實,我們一直有在進行協議要提供高於市價的權利金給這些音樂人。然而,當我今天( 6/22 )起床看到 Taylor Swift 的貼文時我整個人都傻掉了,我當下決定我們必須作出一些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臨時更改了政策,決定即使是在前三個月的免費試用期限內,依然會支付音樂人應有的報酬,而且,這報酬會比一般所提供的權利金更高。」

Eddy Cue 進一步表示:「我們當然會支付報酬給所有音樂人,音樂就像我們(指 Apple 公司)的基因一樣,我們熱愛音樂。一直以來我們都努力嘗試與各個音樂網絡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並且對於那些音樂產業的工作者懷有很深切的敬意。」他接著闡述部分 Apple Music 的營運理念:「我們最首要的任務便是推廣那些偉大、經典的音樂給大家,因此我們為了要確保所有人都能有這個機會去體驗、去聆聽、去感受這些音樂,我們設定了前三個月的免費試用期;三個月之後,人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是否要成為付費使用者,當然也有可能部分人士會認定這項服務不適合他們。不過在這三個月的免費試用期內,我們希望可以讓世人見證一個革命性的串流音樂服務誕生,以及全世界第一個國際性的線上直撥網路電台,並且也可以在其中與自己喜歡的藝人進行互動。」
Apple 公司這樣政策急轉彎,難道真的是原本就有打算支付相對報酬嗎?抑或只是想要試試水溫,如果音樂人沒有反彈,那他們就順理成章的在前三個月壓榨音樂人?
在前三個月免費試用期內,很有可能會是歌曲的點撥的第一個高峰;假設在這段期間之內 Apple Music 不支付任何報酬給音樂人,那麼音樂人的損失將會非常大,而 Apple 則可以因此豁免了一大筆支出費用(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

在 Taylor Swift 率先發難之後,音樂圈許多人都鼓掌叫好,紛紛在社群網站上對 Taylor Swift 投以極高的肯定以及讚賞,包含了 Billy Bragg、La Roux、Chuck D、Kodaline 等人,全都向 Taylor Swift 表達敬意:
1989 another summer, Fights The Power lol @taylorswift pic.twitter.com/1y693Zt2WO
— Chuck D (@MrChuckD) June 22, 2015
Artists should own their work like Taylor Swift does to ensure that the rights of creators trump the might of corporations.
— Billy Bragg (@billybragg) June 22, 2015
https://twitter.com/larouxofficial/status/612918073893498880
在這起事件之中,揭露了一個令人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串流音樂到底圖利了誰?
如果連像是 Taylor Swift 這類的當紅主流音樂人都無法忍受 Apple 的政策,那小眾樂團或是獨立樂團將更沒有立足之地。之前,我們報導過 Portishead 譴責了串流音樂壓榨音樂人,眾所矚目的 Apple Music 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救世主,反倒像是另一隻打算吞併整個市場的音樂產業怪物。
串流音樂的美意在於增加消費者聆聽音樂的便利性,以及使新興音樂人擁有一個向全世界發聲的平台;很不幸的是,串流音樂演變至今不僅新興音樂人很難從中獲取微薄的利潤,也將連帶使音樂產業的創造力逐漸下滑。當音樂不足以餬口的時候,創作的動力便會銳減,一但這波漣漪開始擴散,我們身為聆聽者是否將會越來越沒有「優質的音樂」可以享受?這些串流音樂公司的蓬勃發展不僅壓縮到實體唱片的銷路,更有可能嚴重打擊了唱片廠牌-無論大小、主流非主流-原有的市場收益。
改變與革新是好事,但在這過程裡是否會導致產業的萎縮或是凋零,可能還得持續關注。

至於 Apple 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所講的那些話語,我個人是認為「聽一聽就好」;假設在一開使他們是真的「熱愛音樂」、想要「推廣音樂」,那麼怎麼會祭出「前三個月免費試用期限內將不支付任何報酬」的政策?還是因為 Taylor Swift 這顆價值幾億美元的搖錢樹有可能跑掉,動搖到公司的成本,才立刻改口並且修正公司政策?我想這只有 Eddy Cue 心裡清楚。
於此同時,這次的事件讓我們不得不佩服 Taylor Swift 的勇氣,她敢於向 Apple 這個巨獸作出如此大無畏的批判,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損失而純粹希望帶動產業重視音樂價值,並且替晚輩們建立起一個新的音樂產業模型。在未來,我們也期許更多的音樂人,不管是國內抑或國外,都可以像是 Taylor Swift 一樣敢於發聲,替所有音樂人爭取應當有的權益。
最後,我們還是得再擔心一件事情:「Eddy Cue 所承諾的支付,是以甚麼樣的形式支付、支付的價金又有多少?」有鑒於 Apple Music 這次的態度,不得不令人有所疑慮。
文/Vincent
圖片來源:WSJ/Alphr/NME/TheUnder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