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Works 五個理由說明:Porter Robinson 和他的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 Daft Punk

五個理由說明:Porter Robinson 和他的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 Daft Punk

10798
0
Porter Robinson

也許你沒有聽過 Porter Robinson 的名字,但他可是現在美國電音界的當紅炸子雞;曾有人說過:「現代人稱一個 DJ 通常是說他是個人形 iPod,有 iPhone 便可以放歌、按一按 midi 就可以叫做 DJ,但 Porter Robinson 卻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Porter Robinson 算是一個自學的 DJ,12 歲時開始創作,受到跳舞機遊戲 Dance Dance Revolution 的影響,本身也非常熱愛日本文化,以致他的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東洋風情。

2011 年與 Skrillex 的音樂廠牌 OWSLA 合作第一張 EP,發行後便衝上 iTunes 舞曲類排行榜的第一名,同時癱瘓了 Beatport 系統。2012 年發行的單曲〈Language〉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衝上 Beatport 排行第一;與 Zedd 合寫的〈Clarity〉被選為美國 10 大熱播單曲;2012 年 12 月與 Mat Zo 合作單曲〈Easy〉連續兩周在 Beatport 前 100 強排行維持第一名居高不下;連 Avicii 與 Lady Gaga 也爭相指定混音。

Porter Robinson

儘管 Porter Robinson 受到各界讚許,但是他勇於嘗試的個性,也有可能在他的音樂生涯當中造成傷害,對他來說他需要承擔這個風險,Porter Robinson 說:「我所想做的專輯,可能會傷害我的職業之路,我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但我對 EDM 、對電音、對 DJ 的工作必須要有一個交代。」

「我需要重塑大家對我音樂的看法,我必須跟大家解釋我的改變,我不希望大家覺得我瘋了!」我們也可以從《Worlds》中看到 Porter Robinson 所追求的盡善盡美。

並不是說 Porter Robinson 與「Daft Punk」是一樣的,而是鼓勵大家深入了解 Porter Robinson 他的成就、音樂生涯,足以媲美「Daft Punk」。

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不能沒有一個厲害的團隊支撐,而這些無名英雄的參與,都值得被列入這些英雄的成功。以下五個理由說明 Porter Robinson 與「Daft Punk」的製作團隊以及創造性實屬同一層次。

Porter Robinson at stage

5. Porter Robinson捨棄了時下流行的創作自由,選擇簽給了解他的廠牌

就像是「Daft Punk」選擇簽給 Virgin Records,Porter Robinson 是簽給 Astralwerks,他們重視創作自由更勝過實質收益,「Daft Punk」的 Thomas Bangalter 曾經說過:「很多唱片廠牌想與我們交易,他們來自任何地方,但是我們決定先等待,部分是因為我們不想要失去創作的權力。我們拒絕很多唱片公司,其實我們對錢並沒有興趣,重要的是,能夠掌控自己的作品,如果不能配合,我們也願意放棄。Daft Punk 與 Virgin Records 的合作關係非常健康,除了金錢以外我們所能得到更多自由,身處在一個人人要錢的社會,相對的我們比他們擁有得更多。」

同樣的 Porter Robinson 待至 Astralwerks 完全能夠理解他想要甚麼,才簽下這張合約,Porter Robinson 說道:「能選擇到有遠景的東家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有許多極大的 EDM 廠牌找上門來,但對於專輯概念完全不聞不問,他們只是試圖想得到我的這張專輯。我對於自己的想法非常清楚,我需要自由完成音樂、掌握所有事情,我們應該有一套流程,讓雙方都得以獲利。」

Astralwerks 也形容他們雙方的合約是「長期多方面的合作關係」,表示願意支持除了單曲、專輯之外的音樂,理念似乎跟「Daft Punk」不謀而合,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問題看到他們的想法是如此相似。

Dafe Punk 的《Interstella 5555》

4. 《Worlds》創造了一個關於宇宙的動畫讓觀眾去探索。

每一個「Daft Punk」迷都知道動畫「Interstella 5555」,此動畫為 2001 年「Daft Punk」專輯《Discovery》所創造的虛構故事線,整部電影完全沒有台詞,全以《Discovery》專輯中所有歌曲替代,雖然在「Daft Punk」每個階段的現場專輯《Alive》裡都未曾出現,但動畫人物以及原創小說皆有鐵粉支持,連「Daft Punk」自己都意想不到!

不管是「Daft Punk」或是Porter Robinson都採取這樣的方式在探索虛構領域,讓很多粉絲製作視頻影像向他們致敬。

負責製作《Worlds》動畫的 Invisible Light Network 表示「在Porter Robinson《Worlds》的巡迴演出當中,我們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宇宙體系,結合動畫以及像素藝術打造一場史詩般的故事情節。故事描述一個投影機器人在追求愛情的冒險旅程,非常超現實。而這些視覺動畫成為 Porter Robinson 粉絲們互動交流的工具,他們重新編輯動畫或是 GIF 圖檔,有些人甚至拿它去 cosplay。」

3. 他們的現場表演都是身歷其境的視聽享受之旅

像是每個人都會記得「Daft Punk」《Alive》的金字塔,同樣的,每個人一定記得 Porter Robinson 現場表演的一些片段。

Porter Robinson LIVE

2. 《Worlds》的標誌【=◈︿◈=】,意象接近「Daft Punk」的機器人頭盔。

Porter Robinson 在他的專輯《Worlds》中他將【=◈︿◈=】擬人化。雖然Porter並沒有刻意隱藏自己的身分,但他對亞洲文化的迷戀已是大家眾所皆知,也在他的音樂作品裡面刻下烙印,可以從他出道時的介紹看到,他的音樂風格受到跳舞機影響,像是〈100% In The Bitch〉當中,對於日式美感的精確描摹。

同樣的,「Daft Punk」也毫不掩飾他對 70-80 年代的熱愛,他們受到 70-80 年代的 Disco 還有科幻小說影響。

這點應該是說,他們不約而同地去呈現並建立觀眾對機器人的想像,只是出發點不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T9niioLFA

1. Porter Robinson 的現場表演完全是用原始材料現場混音。

「Daft Punk」在表演之前,都會準備歌迷喜歡的loop與採樣在台上現場混音,已行之多年。兩人總是可以從原始的材料中變出新把戲,像一場新鮮的音樂冒險,引人入勝。而 Porter Robinson 自己的表演也是一樣,歌迷常常可以在表演之中聽到自己摯愛的歌曲,被 Porter Robinson 扭轉成新的作品,驚喜地讓人無法呼吸。

Porter Robinson 明白他在《Worlds》這張專輯中所追求的東西,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他必須要徵求歌迷去相信他的努力,去喜歡他的作品。

Bangalter 對 Daft Punk 在某次 Coachella 中的表演曾有同樣的感受:「我們對新事物非常勇於嘗試,但問題是,當你過分激進的時候,通常你的觀眾會跟不上。」

https://soundcloud.com/pierrecharlie29/porter-robinson-worlds-live-intro-sea-of-voices-sad-machine-easy-hq-remake

Porter Robinson 與《Worlds》已經被廣泛討論很久了!他的技巧與天分讓他晉身電音樂界的菁英之一,現在的他22歲,未來十年在他身上會發生甚麼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Porter Robinson 這年輕小夥子的前途一片大好。

文/Sophie

資料&圖片來源:YourE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