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企劃專文 90's to Eternity 【90’s to Eternity】Jeff Buckley – 《Grace》

【90’s to Eternity】Jeff Buckley – 《Grace》

2560
0

RoxyRocker 專欄 - [90's to Eternity]
RoxyRocker 專欄 – 【90’s to Eternity】
閒置許久的【90’s to Eternity】今天復刊了。

由於兩位作者手邊事情太多,以至於這個精心策畫的專欄遲遲未更新,還請大家見諒。未來,我們一定會盡量擠出時間做撰寫,將以往的經典專輯慢慢帶給大家。

也謝謝所有願意等待和收看的讀者。


對我而言,蒐集唱片並非純然是種興趣,更多時候,我是透過唱片,來尋求心靈上解脫的途徑。我把聆聽視為一種宗教儀式,在這過程中,藉由旋律,治癒心理上的創傷。

所以,我花費大量的心力,試著找尋任何有此療效的唱片。

學生時代,我曾投身於音樂產業。也因如此,我有了接觸各類型音樂的管道。透過聆聽,釋放因為課業與工作兼顧下,產生出的無形壓力。每天將一大疊專輯帶回家播放,成為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我並未事先針對任何帶回家的專輯進行研究。那段日子裡,我時常處在鬱悶的狀態中,所以只要一下班,我便將帶回家的專輯掃視一輪,再挑選應能伴我走出谷底的專輯來播放。

而我,通常都是以封面做為判斷。這種非專業的挑選機制,讓每次的聆聽,成為一種下注的行為。當然,也因此發現了許多令人震撼的專輯。

這張以香頌形式妝點的封面,便是在此情形下發掘所得。原先,我以為這是張吟唱著世俗曲調、可作為紓解負面情緒的小品。但,在與她邂逅之後,我就有如著魔一般,對她產生強烈的需求。我喜歡有她在身邊的感覺。在與人談論音樂之時,她總是會出現在我的話題中。我是那樣急切的,想讓所有人都知道她。

關於她的一切。是的,我稱之為「她」。

對當時的我而言,這張專輯就像是一位親密女伴,傾聽一切你所訴說的、填補一切你所失去的。每天回家,她就在你耳邊輕輕的唱著那些已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旋律。隨著時間的推移,今日的我,已經沒有這樣強烈的負面情緒,但我感謝那些時日中,這些旋律帶給我的美好。

在我心中,這張專輯,就如同他的名稱一般,是上帝賜予的「恩典」。而專輯的催生者,便是捎來恩典的天使。

他是Jeff Buckley,《Grace》是他在世時,唯一的錄音室專輯。

Jeff Buckley
Jeff Buckley

生於 1967 年的 Jeff Buckley,來自美國西岸大城洛杉磯,他的父親,是 1960 年代美國迷幻民謠歌手 Tim Buckley,28 歲時因吸毒過量而暴斃。那年,Jeff Buckley 只有兩歲。對他而言,父親的記憶是模糊且負面的,他痛恨人們將他視為「Tim Buckley 的兒子」,他曾在訪談中,提及了父親「並非我在音樂道路上的啟蒙者」──即便,他曾於 1991 年受邀至一場紀念其父親的音樂會上表演。

Tim Buckley
Tim Buckley

青少年時期便於家鄉展開樂手生涯的他,從未想過成為一名全職音樂人。當時,Jeff Buckley 與他的樂團成員,翻唱大量 1960、1970 年代的搖滾歌曲。並不斷累積各類舞臺演出的臨場經驗。同時,他也在這段時間裡,決定以音樂做為一生的志業。1990 年,他決定前往世界潮流之都──紐約,找尋任何可能的機會。甫到紐約,Jeff Buckley 便馬上駐足於各類表演空間中,也認識不少音樂工作者。

其中包含一位巴基斯坦裔的音樂家 Nusrat Fateh Ali Khan,並接觸到 Qawwali (卡瓦利)──一種融合印度、巴基斯坦音樂元素的崇神歌曲,這類帶有異國情調的民族樂風,讓 Jeff Buckley 體悟到音樂世界的多種可能性,他期盼著,在成為一位全職音樂人之後,能夠將此種音樂帶入他的專輯之中。不久之後,奇蹟發生了。就在他開始於「Sin-e」這處紐約傳奇音樂表演勝地演出後,許多唱片公司注意到這名聲線特殊、略帶憂鬱氣質的年輕男孩。在幾經考慮後,他決定投身哥倫比亞唱片,並與樂團合作,1993 年,他們開始錄製專輯。在歷經年餘的歲月後,1994 年 8 月,《Grace》上市。1997 年,在他準備發行第二張專輯之時,他因跳入密西西比河中游泳,不幸溺斃。那年,他 30 歲。

11301315_876777305722109_930258326_n
Jeff Buckley《Grace》1994, Columbia

如前所述,《Grace》為 Jeff Buckley 第一張、也是唯一的個人錄音室專輯。專輯收錄的歌曲如下:

〈Mojo Pin〉
〈Grace〉
〈Last Goodbye〉
〈Lilac Wine〉
〈So Real〉
〈Hallelujah〉
〈Lover, You Should’ve Come Over〉
〈Corpus Christi Carol〉
〈Eternal Life〉
〈Dream Brother〉

單從旋律上來說,《Grace》並無過於特殊之處,專輯在旋律發想與編曲鋪陳上,與 Led Zepplin 有著些許相似之處。Jeff Buckley 也曾明言 Led Zepplin 的音樂概念,為他創作過程中所參考的主要範本;另外,他亦於專輯中融入了前述民族音樂的概念於內。這些核心元素,再搭配如藍調、爵士、金屬等較為常見的音樂風格,打造出《Grace》這張專輯。

個人認為,這張專輯最大的特色,莫過於 Jeff Buckley 的嗓音與控制聲線的方式、以及充滿宗教意味的歌詞內容。也因如此,這張專輯在發行之初,被部分樂評人視為福音專輯。但整張專輯在旋律的配置上,跳脫以往福音音樂的框架,藉由庶民的音樂旋律,去包裝略帶神聖意旨的歌詞。這樣衝突的概念,或許在當時並不為人所接受。但經典,往往是在沉澱之後,才能嚐得其中精妙。如今,《Grace》在全球的銷售成績已突破二百萬張,《滾石雜誌》也將它評為「史上五百大專輯」之一。

我想,對於許多聽眾而言,十首歌的專輯,在份量上似乎輕薄了些。更別說其中還收錄了〈Lilac Wine〉、〈Hallelujah〉以及〈Corpus Christi Carol〉三首翻唱歌曲。但我認為,一張專輯的珍貴之處,在於初次聽見之時的震撼、以及再次回味之時的著迷。《Grace》,的確是少數能夠滿足我聽覺怪僻的專輯之一。我喜歡〈Mojo Pin〉那時而低吟、時而高亢的唱腔,以及帶點迷幻氛圍的旋律;我也喜歡它歌詞所營造的意境──以夢境為題,並以諸多隱喻的詞彙描述著入夢之後的各種幻境;

〈Last Goodbye〉開頭的 Bottleneck 運用的恰到好處,Jeff Buckley 那令人咋舌的真假音,在此首歌中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

我也愛〈So Real〉C 段的尖銳假音,以及中間不斷低喃的那句「I love you, but i’m afraid to love you」;

他重新演繹 Leonard Cohen 的〈Hallelujah〉,則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棒的翻唱作品之一。無論原創或翻唱,《Grace》中的所有曲目,都具備了讓人驚艷的條件。

最重要者,在於這張專輯,讓我在心情受挫之時,能夠重新振作,即便它不是張以「快樂」為題材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但 Jeff Buckley 的嗓音、以及歌詞的意境,總讓我在聆聽之時,重新審視這複雜的人生歷程,就像是心靈再度被洗滌一般,每次的聆聽,都讓我有種再生的錯覺,即便,我一直是活著的。

這就是我急切的想讓所有人知道它的原因。


 

文/西瓜

圖片來源:Stereogum/RollingStone

 

do

ROXY 官方 LINE 帳號 : 

歡迎瀏覽 ROXY 2020 新建音樂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