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企劃專文 90's to Eternity 【90’s to Eternity】《Weezer ( Blue Album )》

【90’s to Eternity】《Weezer ( Blue Album )》

2462
0

RoxyRocker 新專欄 - [90's to Eternity]
RoxyRocker 新專欄 – [90’s to Eternity]
這個專欄承蒙各位搖滾客的厚愛,已經進入了第八篇,這八張專輯都分別是我與另一位作者心中評價很高同時也帶給我們無限回憶和感動的專輯。

九零年代也許對某些讀者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年代,某些讀者也許習慣於當今盛行的獨立搖滾,但或許在聆聽現代的音樂之餘,可以撥些時間聽一聽這些來自將近二十年前(甚至超過二十年)的聲音,也許會在這之中找到感動的源頭。


weezer-blue-album-1994

Weezer《Weezer(Blue Album)》(1994, DGC)

1994 年,南非出現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 尼爾森 ● 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北韓強人金日成逝世,由其子金正日繼位,開啟了將近二十年的超強鐵腕政權;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拿下諾貝爾文學獎;1994 年表面上不能說是動盪不安抑或風調雨順,然而在龐克樂的圈子裡卻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在加州有兩個樂團在這一年各發表了一張專輯,這兩張專輯徹徹底底地把龐克的一下子拉抬到了主流樂界,讓原本一度已經在七零年代末期趨近消失的龐克樂,在九零年代又重新爬起來,並且透過青少年、電台廣播的傳遞,再次躍上了舞台,開啟了所謂的「Pop Punk」風潮。

這兩個樂團與他們的專輯分別是:

年輕歲月( Green Day )的《道奇( Dookie )》
威瑟樂團( Weezer )的《Weezer( Blue Album )》

Green Day《Dookie》

雖說這兩個樂團在龐克界都有莫大的影響力,然而「威瑟樂團」比起「年輕歲月」來說多了一股「Emo」味。

簡單來說,所謂的「Emo」就是「硬蕊( hardcore )」音樂後期的產物,在「硬蕊」這樂風的嘶吼、暴躁來到了八零左右,它開始逐漸轉變。原本幾無旋律、瘋狂暴動,舞台上嘔吐物、酒水亂灑的形式開始作了修正,旋律性越來越被重視,歌曲中所夾帶的情感也樂來越多,甚至有歇斯底里的感覺,很多樂團有時唱到激動處還會淚流滿面,控制不住情緒。這股風氣後來被部分人士稱為「後硬蕊( Post-Hardcore )」;但這個名詞也大有爭議。有人認為這樣鋪張的情緒,與原本的「硬蕊」風格大相逕庭,「硬蕊」代表的是憤怒、暴動、反社會,而「Post-Hardcore」所凸顯的誇張情緒並不一定是如「硬蕊」般在政治上充滿激進。因此,有人把這種誇張的情緒表演方式稱為「Emo」,也就是「Emotional (情緒的、情緒化的)」的簡稱。

知名「Post-Hardcore」樂團 – 「Hüsker Dü」

我個人也傾向於「Emo」這個詞彙,因為「硬蕊」的表現連唱腔都是又吼又叫甚至像是失心瘋般的狂亂嘶吼,對於社會、對於貧富不均、對於政府無能的控訴;相對的,「Emo」歌曲中主唱雖有些歇斯底里,但卻不至於失控,且歌詞大多是比較偏向於「個人」的情感敘述。「Post-Hardcore」與「Emo」在某些層面上相似,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兩者劃上等號。

「Emo」這股風氣是從美國東岸華盛頓開始吹起,陸陸續續從原本的「硬蕊」中解放出來,到了九零年代、甚至千禧年,慢慢演變出許多樂風,像是「Screamo」、「Emocore」、「Emo Punk」,等,大抵上都是從八零中期開始逐漸演變出來的;不過,這又是其他故事了,之後有時間會另外與大家介紹。

威瑟樂團主唱 – 瑞佛斯庫爾莫( Rivers Cuomo )

「威瑟樂團」這張《Weezer ( Blue Album )》通常後面都會加上一個「( Blue Album )」的原因是他們一共有三張同名專輯,另兩張也是叫《Weezer》,而這另兩張後面通常都會加上「( Green Album )」與「( Red Album )」,可想而知,專輯封面背景色是全綠色的與全是紅色的。

威瑟樂團《Weezer ( Green Album )》(2011, Geffen)
威瑟樂團《Weezer ( Red Album )》(2008, DGC/Interscope)

這張《Weezer ( Blue Album )》是「威瑟樂團」的首張專輯,在 1994 年發行以前,「威瑟樂團」的首場表演居然是替大明星基努李維( Keanu Reeves )的樂團「Dogstar」當暖場樂團。不過也因為基努李維的名氣,讓他們被唱片公司注意到,進而簽了下來。「威瑟樂團」的出道其實不是那麼順利的,縱使《Weezer ( Blue Album )》賣出了三白金(累積超過三百三十萬張),但是在流行龐克、「Emo」穩站市場以前,他們得面對一個大敵,就是「油漬搖滾( Grunge )」。

即使科特柯本( Kurt Cobain )已於 1994 年 4 月 5 日 過世,隔此一個月發行的《Weezer ( Blue Album )》依然受到「油漬搖滾」歌迷的高度檢視和冷眼,在一次訪談中,主唱瑞佛斯庫爾莫表示他們在早年登台時碰到的狀況:

「我當時真的是嚇傻了,我以為我們彈的不錯,畢竟那些歌曲(〈Say It Ain’t So〉、〈The Sweater Song〉)後來都成了暢銷曲,可是當下觀眾給我的反應卻是:『滾啦!我們要聽些油漬搖滾的東西,不是你們啦!』。」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威瑟樂團」面臨了頗為艱鉅的考驗,一方面是「油漬狂潮」尚未有頹勢,一方面「Emo」還未在洛杉磯紮根,對於洛杉磯的聽眾來說,「Emo」這玩意兒像是個過渡期或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但是「威瑟樂團」在這樣的困境之下,依然完成了《Weezer ( Blue Album )》。

《Weezer ( Blue Album )》在推出時,靠了一個人幫他們播送歌曲,進而打入各大排行榜,同時也打進青少年的音響中,那個人便是西雅圖 KEXP 的電台 DJ – 馬可柯林斯( Marco Collins )。

DJ 馬可柯林斯

當時,唱片公司還未有任何替「威瑟樂團」推出主打歌的計畫,但遠在西雅圖的馬可柯林斯卻認為他們的音樂充滿了能量,決定開始在自己的 DJ 時段播送《Weezer ( Blue Album )》裏頭的那首〈Undone ( The Sweater Song )〉,他曾經對西雅圖周刊( Seattle Weekly )表示:

我當時覺得:「哇!這音樂也太酷了!」而且他們的音樂裡充滿了爆發力,尤其是那些強力和弦的刷扣上,滿載著不同於以往的音樂能量。當我一播送這首歌,整個音樂圈就爆炸了,那裏也在播,那裏也在播,每個電台都像是瘋了一樣不斷主打這首歌。沒多久,你就看到這首歌登上了排行榜。

《Weezer ( Blue Album )》的成功雖說 DJ 馬可柯林斯幫了很大的忙,然而他們的成功我認為還有以下兩點:

1. 極度朗朗上口的旋律

我個人是在很晚很晚才入手《Weezer ( Blue Album )》,約莫是在 2005 年左右,但是《Weezer ( Blue Album )》當時很震撼我,因為我從沒有聽過「那麼甜」的專輯。旋律性極強,不管是在吉他的強力和弦,還是合唱之上,抑或是主唱瑞佛斯庫爾莫即使隱隱地嘶吼都有著豐富的旋律。

《Weezer ( Blue Album )》裡不論是加強破音的電吉他,還是沉重的貝斯聲,全都是豐富且多元的旋律組成,甜而不膩的旋律打從第一個音符就可以牢牢抓住聽眾的耳朵,並且,在每一個小節的轉折上,「威瑟樂團」都做足了情緒感染的鋪張,你不會聽到他們單調的刷扣或是單純暴力的破音,他們在所有樂器與樂曲結構的編排都下足了工夫。

主唱瑞佛斯庫爾莫的歌唱部分更是一絕,當你聽到他在低吼時,會驚訝於他居然可以在低迴的嘶吼中加入那麼強的旋律,一個音又一個音緊密聯繫著,並且在一個字母中他可能就轉了兩、三次音;而在整張專輯裡,他替每一首歌的每個部分都營造出非常「抓耳」的感受。你在〈The World Has Turned and Left Me Here〉可以很輕易地記下開頭吉他撥弦的音,在〈Say It Ain’t So〉裡更是無法忘懷開場的吉他,以及那一句「Oh Yeah~」。

之所以我會說「那麼甜」實在是因為他們將每一首歌都塑造的像是包著流行歌曲外衣的「Emo-Punk」,在龐克的骨架上,他們填上「Emo」那充滿情緒力量的旋律肌肉,最後再用一層甜蜜至極的流行樂肌膚包覆著,呈現給所有人;因此你在品嘗時,你會訝異於那些破音、強勁的鼓聲之中,卻是有這麼多層次與甜美的旋律蘊含其中。

大家不相信的話,不妨試試看去把整張專輯聽完一遍,然後你會發現你在洗澡或是自己一個人走在路上時,真的會不自覺地哼起《Weezer ( Blue Album )》其中的任何一首歌,即使不是整首,但是副歌或是某個間奏部分一定可以很根深蒂固的打進你腦海裡。《Weezer ( Blue Album )》這張專輯的旋律感染力是我目前聽過得所有專輯裡最強的,或許吉米罕醉克斯( Jimi Hendrix )、艾力克萊普頓( Eric Clapton )等人,都是傳奇級的人物,他們寫了幾十甚至上百首歌曲,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沒有人可以像「威瑟樂團」的《Weezer ( Blue Album )》一樣,做出一張從頭到尾十首歌全都讓人聽了兩、三遍就可以每首歌都哼得朗朗上口的專輯。

 2. 主唱瑞佛斯庫爾莫觸動人心的歌詞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主唱瑞佛斯庫爾莫可是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的高材生,只是他前前後後花了十一年才念完就是了(求學年份:1995 – 2006 ),但他的成績非常頂尖,以研讀文學優異被提名進入「斐陶斐榮譽學會 (Honor Society Phi Beta Kappa)」。

瑞佛斯庫爾莫在文學上優異的表現,完全的展現在《Weezer ( Blue Album )》上頭,像是〈Undone ( The Sweater Song )〉他開頭就用了很有趣的字眼:

我是,我 (I’m Me)
我 是 (Me Be)

接者第二段他又寫道:

我誰?( Who I )
我想想( I Think )
我下沉( I Sink )
然後我死亡( And I Die )

瑞佛斯庫爾莫運用了修辭上的方式,將文句拆解開來,在〈Undone ( The Sweater Song )〉這首歌裡,這樣的方式製造了一種異化( alienation )的感受,運用「主詞 + 動詞」重複出現的極簡句型標榜出主角對於周遭環境的疏離感。

在著名的〈Say It Ain’t So〉裡,吉他獨奏之前的一段心碎告白,瑞佛斯庫爾莫在文字上也多加琢磨展現出他在文學上的造詣

親愛的父親 ( Dear Daddy )
儘管沉寂了多年我仍然寫信給你 ( I write you in spite of years of silence )
你振作並找到了主耶穌,這是我所聽到的 ( You’ve cleaned up, found Jesus, things are good or so I hear )
但這瓶史蒂文斯(酒名)卻喚醒了遙遠的記憶 ( This bottle of Steven’s awakens ancient feelings )
當局者迷啊,繼父,你的孩子被淹沒在洪流之中 ( Like father, stepfather, the son is drowning in the flood)

這裡很巧妙地運用了”Like father”這個詞,瑞佛斯庫爾莫對於繼父的酗酒抱有深沉的哀痛,他利用了”Like father”一方面顯示自己是個「當局者迷」的兒子,不希望自己的父親酗酒,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方面他又把繼父視為自己的親生父親般敬愛,所以”Like father”同時也成了他向繼父最真誠的親子喊話,就像是在說:「你是我的父親啊,繼父」。

在〈In The Garage〉裡頭瑞佛斯庫爾莫非常可愛地呈現出有些比較「宅」的青少年,他們內心世界也許不為人知,但是那些可愛的宅男總躲在車庫裏頭,逃避了原本周遭環境的不友善與嘲笑,在自己的世界裡馳騁。這一方面也顯示了常常被稱為「看起來像書呆子」的瑞佛斯庫爾莫,他在青少年時期對於認識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有一本地下城主指南手冊 ( I’ve got a Dungeon Master’s Guide, 地下城主指南手冊為最早商業化的桌遊「龍與地下城( Dungeon and Dragons)」的遊戲手冊之一)
我有一個 12 面骰 ( I’ve got a 12-sided die,12 面骰為「龍與地下城」桌遊必備的骰子之一,另有 4 面骰、6 面骰甚至 20 面骰)
我有幻影貓 ( I’ve got Kitty Pryde,幻影貓為漫畫「X 戰警」中的核心角色之一 )
我還有夜行者 ( And Nightcrawler too,夜行者亦為 「X 戰警」中的核心角色之一)
都在那裏等我 ( Waiting there for me )
好,我來了我來了 ( Yes I do, I do )

在《Weezer ( Blue Album )》還有許多蘊含寓意的句子,不勝枚舉,而這些句子的意思也都很有趣,在瑞佛斯庫爾莫看似患有精神官能症的演唱方式與歌詞之下,你很能感受他有非常細膩的心思,以及異於常人的纖細,無論是〈No One Else〉他那種對於夢想中女朋友的幻夢,還是在〈Surf Wax America〉裡頭對於衝浪的心境描寫,瑞佛斯庫爾莫總是將自己的細膩悄悄地在歌曲裡演繹出來。

假若少了瑞佛斯庫爾莫這樣的歌詞,《Weezer ( Blue Album )》或許就無法如此打動人心。

威瑟樂團最新專輯《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Weezer ( Blue Album )》在音樂的表現上如前所述非常地豐富:

〈My Name Is Jonas〉一開場先來一段舒舒服服的吉他撥奏,然後一個下馬威進來唱到「My name is Jonas」,接著又是一段撥奏,反覆幾次輕重輕重之後,進入主唱充滿旋律的吟唱,伴隨著吉他破音的刷奏襲來,這個開場白既有力道也充滿多愁善感的旋律轉折,很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聽眾的耳朵;

〈No One Else〉則是一首具有青少年風格的「Emo-Punk」歌曲,青春洋溢卻又不失 16、17 歲少年躊躇不前窘境,尤其是歌詞裡反覆說著自己女友多不好,而夢想中的女友又該是甚麼樣子時,伴隨著吉他「8-beat」的龐克節奏刷扣,是否很能讓人想起哪一段戀情中那種亟欲逃離的感受?

〈The World Has Turned and Left Me Here〉有著瑞佛斯庫爾莫慣有的憂鬱感,明明背景音樂吉他破音的音牆迎面襲來,他唱得旋律卻是憂愁和感傷的,在樂器的交織裡,被世界遺棄的感受瀰漫整首曲子;

到了〈Undone (the Sweater Song)〉時,瑞佛斯庫爾莫再把那種疏離感提升,光是吉他的撥奏就使人感覺像是孤身一人坐在人潮熙來襄往的車站大廳裡頭,冷眼看著許多人來來去去,有人哭有人笑,甚至有人面無表情的經過,然而自己卻迴盪在這人群的黑洞裡。歌曲安排了兩段對話,都顯示出主角對於一切不在乎的那種「遺世感」,配上音樂強大的情緒推送,讓你在這首曲子裡頭被瑞佛斯庫爾莫的孤獨和爆炸擠壓地幾近潰堤;

〈Surf Wax America〉一開頭讓你想像自己抱著衝浪板往海邊跑去,輕鬆自在的吉他聲不絕於耳,當吉他刷奏下來時,像是難得一見的大浪,你踩著浪板逐浪而去,優游自在的在海邊徜徉著,但中間卻又瞬間把情緒拉到谷底,整首歌的節奏突然慢了下來,主唱與合音柔美緩慢地唱著,在意想不到時,龐克暢快的節奏灌了進來,像是浪又打了上來般地催促著你去逐浪;

〈Say It Ain’t So〉的歌曲如同歌名一樣使人哀傷:「告訴我不是這樣」,開頭的吉他聲製造了一個哀愁午後的氛圍,節奏緩慢的主歌不斷鋪陳情緒,瑞佛斯庫爾莫不斷吟亨著「Oh yeah~Alright…….Oh yeah~Alright……..」,而在副歌時吉他聲像是情緒被點燃般爆炸,一瞬間全都宣洩了出來;主歌與副歌之間情緒的落差也顯示出他是多麼不願意去接受那樣的事實,間奏所表現出的無奈感與氣憤更是藉由瑞佛斯庫爾莫的歌唱情緒表露無遺,所有樂器在副歌時都像是情緒失控一樣的炸裂開來,替這段令人哀痛的往事下了一個再好不過的註腳;

〈In The Garage〉開場的口琴聲帶出一股淡然的傷感,吉他破音不客氣地闖了進來,讓你感同身受的體會到瑞佛斯庫爾莫那也許不甚愉快的青少年回憶,那充滿雜音的吉他聲像是泛黃的記憶,卻縈繞在你心頭,不斷盤旋;

〈Only in Dreams〉表現出瑞佛斯庫爾莫在 23 歲時,似乎也有些關於愛情的難解習題,充滿旋律的低沉貝斯聲震開了愛情的潘朵拉寶盒,瑞佛斯庫爾莫在這張專輯裡第一次出現這麼飄渺的歌唱方式就是這最後一首歌,整首歌曲高低起伏非常明顯,主歌部分的吉他幾乎是完全的沉寂,純粹用人聲、貝斯與鼓聲,間歇性地在靠近副歌時才出現吉他撥奏,接著吉他用力的催下去後把單戀的心情徹底解構,最後長達兩分鐘的電吉他獨奏情感編排才是這首歌的精華,「威瑟樂團」用緊密的音符構築出愛情裡那種沒有頭緒且心亂如麻的感受,讓人不自覺的陷進他們的思緒裡,他們爆炸你也爆炸,他們痛你也痛,你感受他們的感受,就在這首〈Only in Dreams〉裡。


瑞佛斯庫爾莫可以說是「威瑟樂團」的靈魂,他有時歇斯底里、有時神經質、有時自溺般沉浸、有時奔放、有時狂躁、有時鬱鬱寡歡的表現,都替《Weezer ( Blue Album )》的每一首歌完美地唱出故事。

1994 年《Weezer ( Blue Album )》的出現,替聽眾的耳朵塞了甜而不膩的棉花糖,也從那時開始「Emo」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然而若沒有《Weezer ( Blue Album )》的靈光乍現,將龐克中缺乏的旋律性完整且豐富的補上,1994 年不會那麼的甜。

《Weezer ( Blue Album )》代表了龐克的另一面,也許沒有政治、社會上的衝撞與激進,但是它關於個人、關於情感、關於愛、關於感受,它用最能觸動人心的旋律與歌詞,在音樂史上留下了一滴濃醇且晶瑩剔透的糖漿。

 

Weezer – Only in Dreams

 

文/Vincent

圖片來源:Deathandtaxesmag/RollingStone/Soundpublishing/Cloudfront


延伸閱讀:
【90’s to Eternity】《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90’s to Eternity】《Niandra Lades and Usually Just a T-shirt》
【90’s to Eternity】《The Fat of The Land》
【90’s to Eternity】《Tragic Kingdom》
【90’s to Eternity】《Going Blank Again》
【90’s to Eternity】《Siamese Dream》
【90’s to Eternity】《Nirvana Unplugged In New York》

 

Previous article14 個年輕人應該認識 Paul McCartney 的理由
Next article2015 年高品質音樂播放器前哨戰開始?
Roxy Rocker 是在台灣,致力推廣搖滾音樂文化的推手, 隸屬1982年起經營搖滾音樂場景的 ROXY 系列音樂酒吧. 2012年五月五日創建 roxyrocker.com 搖滾新聞華語網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