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90’s to Eternity]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繼上一篇之後,這次將由另一位作者描寫同屬九零年代的美好音樂,也期待這個新開的專欄,能獲得大家的喜愛與賞識。
John Frusciante《Niandra Lades and Usually Just a T-shirt》
在各位讀者聆聽這張專輯前,筆者想先請各位暫時拋開人類既有的音樂感知能力,不要刻意去評斷專輯的「好」與「壞」。
這是因為,在筆者的認知中,這張專輯已經跳脫出當時音樂界的固有思維。即便它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所隱含的獨特意義,或許只有各位讀者在不帶任何音樂評斷美學的標準之下,才能嚐得其中滋味。

1992 年,有支融合 Funk、饒舌等多元素的搖滾大團在美國音樂界造成轟動,發行的第二張專輯《Blood Sugar Sex Magik》在樂評與商業市場上取得極大的成就。當然,爆紅的滋味雖然美好,但並不是人人想要。就在樂團準備展開一連串的宣傳活動之時,自 18 歲便加入樂團中的吉他手 John Frusciante,開始對於樂團的成就產生排斥,他不但與主唱 Anthony Kiedis 多次於巡迴演出期間發生爭執,也多次在表演過程中以亂彈、亂唱等方式宣洩情緒。
雖未過於激烈,但著實已傷害到樂團之間的和諧;更可怕的是,他開始藉由海洛因、古柯鹼等毒品來逃避現實。對於 John Frusciante 而言,他喜歡樂團躲在地下俱樂部表演的那段時光,而不是成為一位搖滾巨星。而他對音樂所抱持的想法與態度,也在此時逐漸與樂團出現分歧。此時的他,急欲探索任何音樂創作的可能性。
就在好友,演員 Johnny Deep、歌手 Perry Farell,以及團員 Flea 等人的支持與鼓勵下,他逐漸萌生發行個人專輯的念頭,很快的,他著手進行詞曲編寫,並在 1992 年底前累積了 12 首的創作。同時,就在樂團準備於日本展開表演之際,John Frusciante 獨自搭機回到了洛杉磯,無預警的脫離樂團,至此,他卸下了搖滾巨星的「重擔」,並透過毒品,換取他創作上的豐沛靈感。
離團之後,John Frusciante 將自己關在家中持續的創作,鮮少與人來往。就在大家都不清楚他是否還能正常創作之時,1994 年,他推出了一張充滿前衛、實驗風格的專輯──《Niandra Lades and Usually Just a T-shirt》(封面擺著一張 John Frusciante 穿上女裝的照片)。專輯共收錄了二十五首歌曲,John Frusciante 將整張專輯分成兩部分: Niandra Lades (共十二首,為他離團前的作品集結)以及 Usually Just a T-shirt (後十三首,皆無歌名)。Johnny Deep 還曾於專輯發行後,至他家中錄影。
如影片所見,這時的他雖被毒品折磨的不成人形,但他仍暢談他所堅持的音樂理念。以下為專輯中所有曲目:
Niandra Lades
“As Can Be” – 2:57
“My Smile Is a Rifle” – 3:48
“Head (Beach Arab)” – 2:05
“Big Takeover” (Bad Brains) – 3:18
“Curtains” – 2:30
“Running Away into You” – 2:12
“Mascara” – 3:40
“Been Insane” – 1:41
“Skin Blues” – 1:46
“Your Pussy’s Glued to a Building on Fire” – 3:17
“Blood on My Neck From Success” – 3:09
“Ten to Butter Blood Voodoo” – 1:59
Usually Just a T-Shirt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Untitled #1-13’]
Untitled #1 – 0:34
Untitled #2 – 4:21
Untitled #3 – 1:50
Untitled #4 – 1:38
Untitled #5 – 1:30
Untitled #6 – 1:29
Untitled #7 – 1:42
Untitled #8 – 7:55
Untitled #9 – 7:04
Untitled #10 – 0:25
Untitled #11 – 1:51
Untitled #12 – 5:27
Untitled #13 – 1:52
專輯運用包含民謠吉他、電吉他、鋼琴以及曼陀鈴等樂器,錄音設備則以傳統四軌錄音設備錄製而成,故所有的曲目皆可清楚的聽見任何可能的雜音。
筆者認為,此張專輯有以下幾點特色:
1.專輯中所有的詞曲創作與改編,全由 John Frusciante 一手包辦:
平心而論,此點實在不太適合稱之為「特色」,但你如果聽過〈Big Takeover〉這 Punk 樂團「Bad Brains」的龐克歌曲後,再聆聽他改編的版本,你可能便會對其音樂的創造力讚嘆不已。
2.將兩種音樂風格融於其中:
John Frusciante 將這張專輯拆解為二,前半段以民謠吉他為主,其他樂器為輔,歌唱部分比重甚高,但在旋律行進上已打破一般歌曲的框架。以專輯中第二首〈My Smile Is A Rifle〉為例,詭異的電吉他前奏、意義不明的歌詞、起伏不定的旋律以及 John Frusciante 那歇斯底里的唱腔──不甚協調但卻引人入勝;第二部分則降低歌唱的比例,轉而嘗試各類聲響的運用,相較於前半段的內容,更具實驗性質,以〈Untitled #8〉為例,吉他、各類人聲、電子樂器雜亂的呈現,已經超出人類對於音樂評斷的任何可能性。
3.導入「意識流音樂」的概念:
筆者認為,這是這張專輯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意識流( consciousness )原為心理學中的用語。強調人類意識活動為一種「流動」的過程,而非片段銜接。而將意識流套用到音樂層面上之後,則有了較為不同的解釋。「意識流音樂」指的是樂手在不刻意思考旋律行進、調性與和絃間協調性的情況下,「隨興」的彈奏出該樂手想表現的東西。John Frusciante 在這張專輯中,大量的運用許多不協調的音符,便為此概念的展現。
當然,這張專輯的所呈現出來的風格與概念,或許還須回歸到 John Frusciante 當時的心理層面來探討,才能勾勒出較為完整的輪廓。
如前所述,John Frusciante 在此張專輯創作前與錄製期間,經歷了一連串的革命過程。藉由這些外在的因素,他更清楚的理解到: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音樂家,就應該將所有的外在誘惑全數丟棄,進而去反思音樂家的本質。我們可以透過他的專輯,看見他在這場自我思辨中所作的嘗試──違背常理的思考、重新排列音樂的組合方式。
雖然,他使用了錯誤的方法(毒品)來提升思考,但實際上,他找到了創作上另一種可行的途徑。或許,1994 ~ 1998 年是這位鬼才吉他手人生中最為晦暗的一段時間、《Niandra Lades and Usually Just a T-shirt》是他音樂創作道路上不甚光彩的一張作品。但你我都知道,1999 年他的回歸,讓 Red Hot Chili Pepper 再度奪回榮耀之時,這張專輯的音樂概念已經深植在他心中。最顯著者,在於樂團擺脫了早期以 Funk 為主的編曲風格,以多元素、各類型的曲風,開啟了往後近十年的樂團盛世。
John Frusciante 自此在樂團音樂風格走向上,成為中樞。所以,筆者認為《Niandra Lades and Usually Just a T-shirt》為John Frusciante 在音樂風格轉變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專輯,也是一張無法以傳統音樂思維去界定的一張專輯。
文/西瓜
圖片來源:taring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