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24 個音樂家成名前的工作 (上)

上一篇介紹完了十二組人馬,你有沒有很吃驚?那些搖滾傳奇年輕時居然是作那種工作?
這一次我們要來看看另外十二位藝人、樂團,他們年輕時的工作,有些很特別、有些很怪異,當然,有些可能讓你覺得:「喔~不意外耶!」
Rod Stewart – 掘墓工

年輕時的「搖滾鐵公雞」,曾在倫敦的「Highgate 公墓」擔任掘墓工,但他自己在自傳裡表示,他並沒有實際參與「挖墓」的作業,他只是單純的在旁邊幫忙量長度寬度、標示出正確位置;而 Rod Stewart 除了擔任掘墓工以外,還任職於 North Finchley 的某間殯儀館。
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導致他以前這麼喜歡從事殯葬業?
Kanye West – 服飾店店員

年輕時候的饒舌天王 Kanye West,曾經於全球連鎖的服飾店「Gap」當過銷售員,這筆資料可以在他的歌曲〈Spaceship〉裡找到,裡面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走吧,回到過去的時光,看看那時的我,窮斃了,但看看現在,大家都愛 Kanye,大家都把我擺在店門口,就在禁菸標誌的旁邊,對,我就是這麼醒目,所以後來我就辭職了,喔,歡迎光臨…」
下次你逛 Gap 的時候,不訪注意一下哪個店員看起來有明星特質吧!
Patti Smith – 玩具工廠員工

年輕時的 Patti Smith 在玩具生產工廠裡擔任女工,負責修理玩具盒子以及檢測玩具的安全度,她回憶起那份工作時,總是感到非常不愉快:「那裡的女工們真的很恐怖,總是聯合起來欺負我,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她們一群人把我又拖又拉的抓到廁所去,然後逼我喝馬桶裡的尿水,還把我的頭整個壓進去。」
許多搖滾巨星似乎都有一個不甚快樂的青少年時期,我想並非是這些巨星們的問題,而是由於他們總是過於前衛、思想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所以在一個團體裡總是顯得格格不入,而一旦成為了綿羊群裡頭那隻「黑羊」,很容易就會受到大家的欺負。
然而他們都挺立過來了,熬過那些艱困、成就了不朽的傳奇。
Keith Richards – 球童

在 Keith Richards 還沒有拿起吉他、成為 The Rolling Stones 的吉他手撼動世界以前,他曾經是個網球場的撿球童。
從他八歲到十三歲,他很喜歡看著他爸爸打網球,每次他老爸的反手揮拍總能讓他開心不已,那清脆的擊球聲、完美揮拍的曲線,總讓 Keith Richards 看得入迷;在進入青少年時期後,他便決定在自家附近的俱樂部打工,每逢假日他便去網球場幫那些有錢人當撿球童,負責把他們打得球收好,或是打飛出去球場的球撿回來。
如今,Keith Richards 的財富應該是夠聘請幾百幾千個人幫他撿球了,但我在想,如果當年他走上網球這條路,會不會他也有可能成為溫布頓球場上的一名猛將呢?
Morrissey – 稅務局人員

在他還沒有因為 The Smiths 名滿天下時,他居然是在稅務局工作的!你能想像嗎?那個靠北到爆、講話只有難聽的 Morrissey 居然以前是在稅務局上班的?
等等,應該不難想像吧?稅務人員都很討厭,Morrissey 也很討厭,OK,我懂了,剛好而已嘛。據說,NME 早年曾接獲一封 Morrissey 寫的信,內容 NME 並未公布,但信尾的小附註倒是有公佈:
PS. 我是在稅務局工作的,請問我這樣還可以當一個龐克嗎?
哇喔,真難想像他也會有這種時期。我在想,Morrissey 這麼機歪的個性,會不會就是在稅務機關養成的呢?
Courtney Love – 脫衣舞孃

還沒有成名以前的 Courtney Love 是一名脫衣舞孃,在好萊塢的 Jumbo’s Clown Room 跳脫衣舞,她說:「跳脫衣舞的收入夠支付我成立樂團、實現我的音樂夢。那種場所理大家都在嗑藥,甚麼藥都有,我當時便對自己發誓:『要是那天我賺到一百萬了,我就要嗑遍各種藥』,然後,我做到了!我賺了超過一百萬,也嗑了各種藥!」
要成名有時真的得不擇手段,這個社會很現實的,大家往往只會看你的成就不會看你的經歷。就像是履歷表一樣,大家只會看你最後是哪個學校畢業,而當你真的開始工作了,大家只會關心你上一份專案做得怎樣,哪裡畢業根本就不是重點;在這個層面上,我很佩服 Courtney Love,她願意為音樂這樣犧牲與燃燒,試問,你敢嗎?
Tom Waits – 比薩屋的廚師

大約在六零年代中期,Tom Wiats 那沙啞且獨一無二的歌聲還沒有震撼音樂界時,他在一間專賣比薩的店裡擔任洗碗工,過沒多久,他就被晉升了,開始在廚房考比薩給客人吃。
這段年輕時打工的故事,被他寫在那首〈The Ghosts of Saturday Night (After Hours at Napoleone’s Pizza House)〉裡,仔細聽,可以聽到他工作時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當然,那時他的聲音還沒有那麼沙啞,老實說,很有小酒館裡自言自語的風格,我個人非常愛這張專輯,但每次跟我老婆去唱片行時都忘記要買這張,因為目光總是突如其來的被其他對我們「更有意義」的專輯攫走。

Jack White – 室內裝潢

經歷了裝潢技術與技巧的斷練之後,Jack White 在底特律開了一間室內裝潢的工作室,叫做「Third Man Upholstery」,這間工作室有句口號為:「你的傢俱還不需要換」,意思就是他技巧很高超,可以用你現有的東西使你的家看起來煥然一新;事過境遷,「Third Man Upholstery」如今已變成「Third Man Records」,口號也換成「你的唱盤還不需要換」,可能是想告訴你:「來,不是你的東西不好聽,是你之前去的地方錄音品質太差了,來我這吧!」
Kevin Parker – 法務人員

在 Tame Impala 還沒有成名之前,Kevin Parker 曾在澳洲某間法律事務所擔任法務人員,專門替律師跑腿,這裡遞送文件、那裡遞送訴狀,被那些趾高氣昂的大律師當作小弟使喚;當然,他也很積極的利用遞送法律文件途中的空檔寫詞寫曲。直到有一天,他開始走紅了,表演越接越多,他在事務所的工作表現當然也就越來越差,最後,律師事務所的人便威脅他:「你再這樣就給我滾蛋,像你這種送件小弟很好找,你給我注意一點!」,Kevin Parker 當下東西收一收,直接帥氣地給了老闆一個「See Ya’」的手勢。
然後,Tame Impala 拿下 ARIA 2013 年年度最佳樂團,還有,靠著《Lonerism》拿下 ARIA 2013 年年度最佳專輯;《Lonerism》也在 2012 年拿下 RollingStone 的年度最佳專輯,再前一年,2011 年 RollingStone 的年度最佳專輯也是被 Tame Impala 拿下,靠的是《Innerspeaker》,你說,他還需要幫那些律師跑腿嗎?不,從今以後是律師來幫他跑腿,光是幫他算版稅就算到手軟了!
Ian Curtis – 英國公務員

你們有看過《Control》嗎?還記得裡面 Ian Curtis 作在辦公室裡頭想東想西,想生命的意義、看到婦女顛顯發作,沒錯,他是公務員,在台灣被稱為「考上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公務員。
然而 Ian Curtis 卻無法滿足於這樣的生活,這樣安逸卻頹靡的日子,他毅然決然的擁抱音樂,後來,Joy Division 影響了無數人。
Clavin Harris – 賣場擺貨員

在 2007 年你要是去到某一間 Mark & Spencer 的店裡,你很有可能看到 Clavin Harris 正在一排又一排的貨架中忙著擺放物品,通心粉啦、奶油啦、洋芋片啦,通通都是他要負責擺上貨架的;而在工作之餘,他回到家最愛做的事情便是窩在地下室混音,製作音樂,接著,有一天他的音樂開始被人聽到,再來,他就再也不用去大賣場擺貨了,因為各大唱片行都「忙著把他的唱片擺上架」。
Art Garfunkel – 數學老師

看到這種東西我的胃就抽痛,但是 Art Garfunkel 卻把這種東西當作工作。
在《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還沒有登上排行榜第一名以前、在《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還沒有於英國賣出超過三百萬張以前,Art Garfunkel 的工作就是教人數學,甚麼方程式、微積分、三角函數,一元幾次甚麼鬼的,這些都是他能夠信手拈來的玩意兒;接著,有一天他再也不用跟這些數字和符號為伍,他只要能夠唱出感動人心、引起人們共鳴的歌曲就好,因為他和一個叫 Paul Simon 的人組成了「Simon & Garfunkel」,紅遍了全世界,還唱了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
介紹完了這二十四組人馬,你是不是很驚訝於他們成名前的工作?真的是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
我們很容易只看到他們成名後的光彩奪目,卻也很容易的忘記他們成名前為了生活與夢想是多麼辛苦的奮鬥,一個偉大的樂團、音樂人,他並不一定是天才,但他一定是個「人才」,因為他懂得在生活裡奮力地擠出時間追求夢想,這樣的信念與執著,才成就了他們日後的輝煌和璀璨。
如果你是個樂團成員,那你一定要好好鍛鍊自己的技巧,在工作之餘、在課業之餘,你其實是擁有很多時間的;記住,如果你鬆懈了、怠惰了,那你永遠只是一個不入流的樂手,你不可能成功;但如果你賣力的精進,有一天,站在舞台上受萬人景仰的就有可能是你!
文/Vincent
資料 & 圖片來源:NME
廣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