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鞋(Shoegazers)為 1980 年代興起於英國的一種搖滾樂表演形式。一般對於瞪鞋樂團的印象為:除主唱外,大部分的樂手在表演時都是凝視著地板的,如同與腳下的鞋子對望一般。但如純粹就音樂風格的角度來分析的話,「瞪鞋」其實有著相當顯著的標誌:即於歌曲中大量運用「音牆」的技巧。也就是將吉他、貝斯的聲音透過各類機器發送,再將音量調至最大,形成聲音的回波,並作為歌曲行進時的背景音。所以,瞪鞋樂團的音樂通常給人迷幻、飄渺但卻沉重的感覺。瞪鞋樂風興盛的時間不長,大致從 19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初期,前後約七、八年。當然,每當談到瞪鞋樂風,最容易被提起的絕對是瞪鞋流派的創始樂團 My Bloody Valentine,樂團的創作中樞:主唱兼吉他手 Keven Shields 精準的掌握了音牆運用的精隨,並持續影響了其後的瞪鞋後輩。這其中也包括了一支來自英國牛津的年輕樂團,也就是 The Ride。
The Ride 成軍於 1988 年,由 Andy Bell, Mark Gardener, Laurence Colbert、Steve Queralt 四位未脫稚氣的學生所組成。成軍之初,他們偶爾於學校中表演一些自創曲目,或是於當地的錄音室中錄些歌曲,不久後,便被當時 Creation Records 的經營者 Alan McGee (著名的英國音樂經紀人,如你對 90 年代英倫搖滾稍有認識,一定聽過他的名字) 給發掘,並於隔年簽下。1989 至 1990 間年,他們陸續發行了幾張 EP,並持續累積創作,終於,在1990 年,他們發行了第一張專輯”Nowhere”,並於當年取得英國排行榜第 11 名的成績,這是一項相當難得的成就。原因在於,當時仍為瞪鞋風潮初要起步之時。1988 年 My Bloody Valentine 也才剛發行他們第一張專輯 “Isn’t Anything”,瞪鞋樂風尚未在音樂市場上獲得足夠的商業價值與地位。與此同時,曼徹斯特的「Baggy Sound」(膨脹之聲)也正逐漸崛起,The Stone Rose、The Happy Mondy、The Charlatans UK 以及 Inspiral Carpets 等新興樂團也展現其強大實力。所以,在諸多競爭者的環伺之下取得此一成績,並被媒體冠以「1991年最亮希望」的頭銜,著實也讓他們獲得鼓舞。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崛起的速度相當驚人,甚至超越了前輩 My Bloody Valentine,因為,就在 1991 年,他們已經在海外取得一定的知名度,並前往日本、法國以及澳洲進行巡迴,甚至在日本造成了搶票風潮!
在講述了他們首張專輯的成功之後,讓我們再回過頭來討論這張專輯的風格。如果你們聽過 My Bloody Valentine 的音樂,可以發現他們的整體樂風較為沉重,使人有種陰暗的感覺;反之,”Nowhere” 中雖然於旋律、樂器運用的手法幾乎仿效 My Bloody Valentine,但他們的節奏較為明快。所以整體而言,”Nowhere” 給人一種嘈雜與清新混雜為一的感覺,相當微妙。而 1992 年第二張專輯的推出,更將他們推上了音樂事業的巔峰。
1992 年的 “Going Blank Again”,為 The Ride 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這張專輯順利的攻占了當年英國排行榜第 5 名,讓他們成為英國當時最具知名度的樂團之一。這段時期也是整個瞪鞋樂風最興盛之時,大量瞪鞋樂團的出現說明了此一現象。英國的年輕人對這些沉浸於自我世界的表演者也都報以最激情的回應。The Ride 於第二張專輯中大量嘗試了不同的樂器組合,如以電子樂開場的 “Leave Them All Behind”、以雙吉他 Riff 串聯整首歌曲的 “Mouse Trap” 等,相較於第一張專輯,”Going Blank Again” 可以說增加了他們的音樂廣度,也使聽眾對他們的音樂有了更新一層的體驗 。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他們再度於 1994 年發行了 “Carnival of Light” 這張專輯,與前兩張相較,此時他們已經開始在樂曲的結構上進行改造,他們逐漸減少瞪鞋標誌的特殊音牆噪音,雖然,這張專輯仍讓他們獲得了排行榜第 5名的佳績。
與此同時,樂團的領導者 Andy Bell 與 Mark Gardener 也逐漸發現到一個現象:新型態的英國搖滾已準備就緒。1994年,oasis 發行第一張專輯 “Definitely Maybe”、Blur 經典專輯之一”Parklife”也於此時推出,Brit-pop 已準備進入黃金年代。瞪鞋樂風在無情的音樂消費市場下不斷的被併吞,Andy Bell 也決定接下來的專輯必須斷離原本的瞪鞋風格,1995 年的專輯 “Tarentula” 就在這樣的構想產出了,這張專輯已經完全拋開了樂團固有的風格。在不預先告知的情況下,聽上一首專輯中的”Slave”,你可能很難猜到這是他們的作品吧!
可惜的是,這張專輯的銷售成績並不理想,連帶的使樂團在1996年面臨到解散的命運。法國的樂評家 Marion Doussot 便認為”Tarentula”推出後,英國的瞪鞋世代也就此畫下了句點。解散之後,所有團員也陸續展開他們全新的旅程,其中,最具話題的應為 Andy Bell 了吧!因為他於 1999 年後加入了 Oasis,成為樂團中的貝斯手。
或許此生已經沒有機會再見到 The Ride 的重組,但我們仍然能夠透過他們的音樂與表演錄像,體會到他們、甚至是瞪鞋世代表演的真實精神。即便他們甚少抬起頭與觀眾互動,但你總能感受到他們正透過那強大的音牆告訴著你:「嘿!這是我的音樂,我要你跟我一起享受!」
文/西瓜 圖片來源:organizeds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