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例年舊新聞 2014年舊新聞 800間獨立唱片廠牌聯署數位交易公平聲明

800間獨立唱片廠牌聯署數位交易公平聲明

1632
0


這項重大的聯署壯舉於今日進行;截至今日,已超過800間獨立唱片廠牌,共同為透明化數位交易帳目發動聯署聲明,以保障唱片公司與音樂藝術家們的數位通路權益。
獨立音樂廠牌如Domino、Cooking Vinyl、Epitaph、Because Music、Glassnote, Mushroom Group、Nettwerk、Ninja Tune、Secretly Canadian、Saddle Creek、Sub Pop、Tommy Boy、XL Recordings與the Beggars Group(4AD、Matador、Rough Trade)超過800間的獨立唱片公司,共同簽署「數位交易公平聲明(Fair Digital Deals Declaration)」,一份由全球獨立音樂界對提出的堅定承諾,用以保障音樂藝術家與其作品於數位交易時的公平性,並避免被第三方剝削。

這份 FDDD 倡議已經由「全球獨立唱片網絡 (Worldwide Independent Network ,簡稱WIN)」統籌,將於今日與「全球性協議簽署日(Worldwide Declaration Signing Day)」一同正式上路。

數位交易公平聲明中,獨立廠牌共同宣揚最主要的五項核心價值:

1.確保音樂人在唱片和約與版權聲明中,合理的告知數位下載與延伸的產品線營收可以獲得應有的報酬。
2.遵從善意原則,分配予音樂人作品的數位發行所獲之收益與補償性收益(如版權賠償金)等,特定的錄音或特殊表演則額外協議。
3.各種有利於販售音樂商品的數位服務資訊,須公平的提供予音樂人,促進作品收益。
4.與音樂人共同陣線,針對公開非法使用未經他們授權的作品與行為人進行反制。
5.支持全球獨立唱片公司的集體立場,我們不贊成某些背離音樂人應有權益與拑制其了解數位市場資訊的做法,我們將與藝術家社群共同抵制這些行為。

其中”…善意原則,分配予音樂人共享作品的數位發行所獲之收益與補償性收益(如版權賠償金)等,特定的錄音或特殊表演則額外協議”項目尤其顯著,此一條目直接反對現有的一些大型權利人現用的標準做法:一般情況下,主流唱片公司與數位服務通路較能獲得實質或非實質的優惠,諸如與保證付款的金額度(類似之前要賣到25萬張才能獲得紅利的中二金屬團)或產生的股票價值,這些在過去幾乎都不會回饋到原始創作者們的手上,這樣的聲明可以讓音樂人們享有其應有的利益收入。

WIN 明確地指出,不論大小的唱片公司將與音樂人們更加透明與公平的分享在數為服務上所得之獲利。除此之外,WIN 隨之而來「全求獨立宣言(Global Independent Manifesto)」共10點倡議,保障獨立廠牌的競爭公平性,尤其針對獨立廠牌「應享有如環球、Sony、華納等國際型唱片公司相對等的市場進入自由,而且獨立音樂的價值與實質版權價值或報酬等,應該與主流音樂的版權價值基準相當」。

該宣言也針對透明化數位音樂市場中,在與第三方營運者協商音樂作品的使用方式,也必須遵守公平授權條款。以及反對將錄音製作與出版、廣播版權都混為一談的行為。

the Beggars Group (4AD, Rough Trade, Matador, XL) 董事長 Martin Mills 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為何不公平地對待這些藝術家?這原本就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但現在我們要大聲疾呼,我們要勇敢的表達這個立場!」 Secretly Group 創辦人之一的 Darius Van Arman 補充說「唱片公司與音樂人應以信任為基石:音樂人由創作與工作賺取合理的收入,而唱片公司應有透明並詳實的財務內容,主動傳達給音樂人其權益。」 WIN 的董事長 Alison Wenham 說「我們會邀請大型與獨立的公司一同加入我們;早已有數百間唱片行簽署並抵制諸如轉嫁音樂人既有利益的行為,沒有這些音樂人我們也不會有我們的事業。」 在這聲明發表之際,這些獨立廠牌還在與Youtube爭論它”非常有問題的授權條款”, Youtube 揚言刪除這些廠牌在平台上的所有影片;光是隸屬 XL 的 Radiohead、Atom for Peace、Vampire Weekend或Matador 的 Queen of the Stone Age,甚至是一開始的 Adele,他們都不是小小的獨立團,而是有廣大聽眾的音樂人。  

 

在現代,「全球化趨勢」已經不是個正面的用詞。在台灣,你也可以嗅到全球化帶來的金字塔與沙漠式的文化洪荒。連鎖書店超商林立,寬敞的空間與制度化經營,壓低了許多的情感成本,甚至連二手書店也進入連鎖化的剝削時,那真是從上到下一層層剝去我們曾享有的文化價值。

雖說廠牌自覺保障音樂人的權益無非是件好事,我想主要也是因為小廠牌人員熟悉唱片產業的核心細節,將心比心,也讓旗下創作者可以享有應得的權益,而廠牌也會因此與數位服務提供者(第三方單位)有更好的談判籌碼。

但就 Youtube 事件來說,其實我不擔心我們會因此看不到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或 …Like Clockwork,或者因為新團沒有平台而我們與外國音樂脫節退化四十年之類的。這個結果我想很容易預測,除非有強硬的箝制手段,不然我想為保障音樂人權益,這些唱片公司不得不低頭,只能期待 WIN 與獨立公司音樂協會先前訴請歐盟執委會能夠進行施壓,否則未來唱片公司只會一間一間倒閉,一間一間被收購;而音樂人的競爭會變得非常劇烈並且非常商業化,因為要足以登上付費平台的曝光並且實質盈利

藝術的全面性開始流亡,我們將會為此損失很多的創意,很多的靈感,很多的新感受,只因為主流經營方式試圖同化獨立音樂,它們大概以為獨立音樂即為規模較小的主流市場;我們最後只能看著小賈的 Baby,遙想著音樂的遺產而垂淚。

 

延伸閱讀

Youtube,是狠撈一票,還是自取滅亡?

Youtube 與 獨立廠牌之戰,Nikki Sixx 率先發難!  

 

文/李 鑫

資料來源:Billboard/ CoS/ RollingStone

圖片來源:CoS/WIN Twitter/QOTSA Facebook/cdn.unwire

park3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