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各類排行 10支顯著改變樂風/音色的經典樂團

10支顯著改變樂風/音色的經典樂團

4246
0

 

 

追求解構自我後重新再造,應該算是藝術家的天性;先從一個方向建立起一個形貌,等到開始變得無聊時,開始轉變形貌至不同的境界去。但對很多音樂人而言,在專輯與專輯之間發生的轉變就變得十分微妙。

事實上,有些樂團是堅持自己風格或專輯設計幾乎鮮少做出變化的(對,我知道你想說AC/DC),但那些經歷”完全變態”的樂團呢?那些改變最初偏愛的風格,為了就是能更加自我實現(?)的團,這些樂團為了讓自己不被侷限,對自己徹底改革一翻,無論是基於實驗性,或順應時間潮流的推演,甚至藉此想造就更大的影響力。但這樣的轉變是否對樂團來說都是好事?我們無法斷言,但能夠確定的是藉此讓樂團開始全新的篇章,並幫助延續他們的音樂事業,也因此讓將他們成為近代最成功的樂團。

從屬於舞廳的 The Bee Gees 或流行的 Genesis,百變的 David Bowie 或華麗不羈的T. Rex,現在看來他們都擁有一個鮮明的形象,但經歷轉變的過程又瞭解多少?

下列 10 個轉變樂風/音色的經典樂團;而且說真的,我們都還蠻感謝當年他們選擇做了這樣的轉變。

10. Bee Gees
“Turn of the Century”(1967)

 

The Bee Gees 開始於六零年代末的迷幻搖滾/民謠風格,直到他們遷到邁阿密,經由知名的靈魂樂製作人 Arif Mardin 建議,確立了 Disco 曲風,發行 R&B 與流行元素兼具的《Main Course》,風靡1975 年,主唱 Barry Gibb 也開始使用假音唱腔。

“Jive Talkin’” (1975)

 

9.David Bowie
“Silly Blue Boy” (1967)

比起其他名單中的藝術家, David Bowie 更常隨著時間的推演而改變。首張同名專輯融合了民謠與流行音樂,到 1970 後,Bowie 開始引進前衛與迷幻元素,後來更加上華麗搖滾、Funk、舞曲等元素,即使到九零年代到二十世紀初,他依然埋頭於音樂上進行實驗性的探索,在各種音律中變換自己的色彩。

“Suffragette City” (1972)

 

8. Deep Purple
“One More Rainy Day” (1968)

儘管 Deep Purple 在初期的專輯中擁有許多 Hard Rock 元素,但樂團依然主打前衛與迷幻搖滾曲風,隨著 1970 年《Deep Purple in Rock》發行,才正式轉變為 Hard Rock 與重金屬樂隊,成為大多數人所認識的 Deep Purple。

“Bloodsucker” (1970)

 

7. Fleetwood Mac
“Need Your Love So Bad” (1968)

老牌搖滾樂隊 Fleetwood Mac 從 1967 年倫敦成軍至今,團員來來去去近 20 名,多次更換主唱與吉他手,成為樂曲風格多變的主要原因。這個英美混血團已經轉換曲風多次,最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由創團吉他手Peter Green 引領的藍調風格,另一則為八零年代時則由鍵盤手 Christine McVie、吉他手 Lindsey Buckingham 與 Stevie Nicks 三人擔綱主唱開始的流行搖滾時期。

“Don’t Stop” (1977)

 

6. Genesis
“Watcher Of The Skies” (1972)

來自英國的 Genesis 初期混合前衛/藝術搖滾元素,時而冗長晦澀如歌劇式的歌曲,夾雜短篇幅的歌曲、猶如特技般的現場演出讓樂團的風格被確立,但最終免不了置入更多流行搖滾的音樂元素,經過幾次核心成員的更迭,自 1978 年《…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發行後樂團更確立走入流行搖滾的懷抱。

“Follow You Follow Me” (1978)

 

5. Kraftwerk
“Kakteen, Wüste, Sonne” (1971)

去年來台灣的 Kraftwerk,初期幾張唱片為受後嬉皮的德式機械音樂(Krautrock),以實驗性與奇想飄忽的即興樂句,重複的迴路迷宮構築而成,直到後期才演化出更為冷調的電子音樂風格,如 1977 年發行《Trans-Europe Express》,將樂器的可辨識度降低至極,以機械化的電子聲響取代之。

“Trans Europa Express” (1977)

4.Status Quo
“Pictures Of Matchstick Men” (1968)

英國樂隊Status Quo前兩張專輯皆以迷幻搖滾曲風作為核心,運用12小節曲式的Blues讓歌曲被記憶性高,直到1970年《Ma Kelly’s Greasy Spoon》發行,樂團風格改走更舞動的Boogie與Hard Rock風格。

“Down Down” (1974)

 

3. The Moody Blues
“Let Me Go” (1964)

自從 The Moody Blues 發佈第一張專輯即被定位成 R&B 樂隊,在初始採以節奏藍調的幾年,成果卻不如想像中豐碩,在創始團員先後離去,改換 Bass 與吉他手後,The Moody Blues 大膽地將古典音樂與搖滾樂做了巧妙的揉和,1967 年發行《Days of Future Passed》開啓前衛與迷幻搖滾的大門,更由古典與搖滾的成功融合,奠定了藝術搖滾(Art Rock)這個新名詞。

“Tuesday Afternoon” (1967)

 

2. T. Rex
“Chariots Of Silk” (1969)

二十世紀少年/少女們想必不陌生的 T.Rex 與 Marc Bolan,由初期四張專輯以民謠與迷幻搖滾風格,演變到1971年《Electric Warrior》,帶來更多的華麗的演出與 Hard Rock 明快的節奏;以創新的音樂編排,點綴上深度古英文與詩歌雙關,催生出華麗搖滾的年代與標章。

“Bang A Gong (Get It On)” (1971)

 

1. UFO
“(Come Away) Melinda” (1970)

來自英國倫敦的 UFO 樂隊早期創作與名稱相仿的太空搖滾曲風,著重空間的飄渺感,在創作完第二張專輯《UFO 2: Flying》中長達 26 分鐘的的同名曲與 19 分鐘的巨作” Star Storm”後,樂團很快就意識到這樣侷限曲風不利於樂團的發展,1977 年推出的《Lights Out》,轉變成Hard Rock與金屬風格的樂團。

“Lights Out” (1977)

在搖滾樂的演變與轉化中,起落興衰不勝枚舉,但正如 Bob Dylan 的 ”Like a rolling stone”,堪稱對此下了最好的譬喻,正如同他自己的音樂歷程與人生:就算是被現實驅動而滾動,也切末忘記保持自我的本質。

 

文/李 鑫
資料來源:vh1
圖片來源:vh1/Getty Images

 

park3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