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主題專文 我們看著他們凋零,懊悔沒有趕上那些年代。

我們看著他們凋零,懊悔沒有趕上那些年代。

2074
3
Paul McCartney

去年的十月二十七號,是個對所有搖滾樂迷來說都很哀痛和震驚的日子,因為那個瘋狂、放蕩,卻又無比天才的 Lou Reed 殞落了。而與 Lou Reed 同年出生的 Paul McCartney ,即將在十天之後滿七十二歲。打從十五歲開始, Paul McCartney 就是個貨真價實的搖滾人,一路從 The Beatles 開始,他的音樂之路從沒停過,至今將近五十七年的歲月, Paul McCartney 奉獻給了音樂、奉獻給了搖滾、奉獻給了群眾,當然,也奉獻給了世界。

Lou Reed

五月中旬,正在亞洲巡迴的 Paul McCartney 因病毒感染,緊急的取消所有亞洲行程,包含了東京與首爾的場次。當然,之後的許多場次也因此而延遲,這不禁令人再次想到他已經高齡 71 歲的事實。其實這些我們從小聽到大,甚至從小聽人「講」到大的搖滾巨星們,也許並不屬於我們的年代。如果你是民國七十年以後出生的人,這些大師級的人物多半都已過了生涯顛峰,我們根本來不及親眼目睹,就得要開始接受他們凋零的事實。

而當我們開始認識這些人,拜科技所賜,打開電腦就可以觀賞到他們幾十年前的經典演唱會場次,然後我們從那些一場又一場的經典裡,開始認識了搖滾樂、認識了他們;從那開始認識搖滾樂的時間起,這些人的名字: Elvis presley 、 Jimi Hendrix 、 John Lennon 、 Bob Dylan 、 Lou Reed 、 Jimmy Page ,就深深烙印在你我的腦海裡。簡單來說,我們稱他們為所謂的「經典」、「大師」,在所有他們之後的其他樂團、樂手的作品裡,我們不斷尋找他們的影子,不斷追尋著他們的靈魂是否遺忘在哪裡。

有些的他們還活著,但卻已差不多在棺材邊踱步,有些的他們早已逝去,在天堂裡,又或許在地獄裡,仍然演奏著他們的瘋狂、高歌著他們的歇斯底里,而夾在中間的我們就這樣在他們留下的餘韻裡來回奔跑。

Jimmy Page

當報導指出,醫生強烈要求 Paul McCartney 必須要在延遲之後的巡迴時,你我擔心的事情是否正在發生?

有些時候,我們後悔著自己生得太晚,因為我們的年代只剩小賈斯汀與 Girl’s Generation 這款音樂,那也無所謂,至少這些音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註解;但若有那麼一次,我們可以躲避眾神的監視,穿越時光回到過去,親眼見證他們巔峰時期在舞台上灑落一地音符與璀璨的樣子,那該有多好?

聽者 Paul McCartney 在 1999 年名人堂,與 Eric Clapton 、 Bono 等人同台的〈Let It Be〉,真可謂「眾星雲集」,而當影片輪到 Paul McCartney 開口時,我全身顫抖,那熟悉的聲音從耳機裡傳出來時,我有一種時空的錯覺,似乎 Paul McCartney 的年代並沒有離我太遠,彷彿〈Let It Be〉是他最近發表的新單曲。

 

看著影片,聽著音樂,幻想著那些巨星們對著我說:「Wish You Were Here !」,然後開始若有所失的看著他們在搖滾的晚年期裡,仍然享受著音樂。

希望 Paul McCartney 可以完全的康復並且不因此留下任何後遺症,但我清楚的知道,沒有任何醫生可以讓 Paul McCartney 永遠不死,就如同 Lou Reed 就這麼走了一樣,有那麼一天,我們認識的那些搖滾英雄們都會一個接著一個的離去,問題僅僅在於,我們是否可以用很豁然的態度,在心裡默默送他們一程,送那些開啟了你搖滾世界的英雄們最後一程?

 

文/Vincent
資料來源 : rollingstone.com/spin.com/NME
圖片來源 : theguardian.com/billboard.com/

3 COMMENTS

  1. “有些時候,我們後悔著自己生得太晚,因為我們的年代只剩小賈斯汀與 Girl’s Generation 這款音樂,那也無所謂,至少這些音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註解;但若有那麼一次,我們可以躲避眾神的監視,穿越時光回到過去,親眼見證他們巔峰時期在舞台上灑落一地音符與璀璨的樣子,那該有多好?”

    I can’t argee with you anymore.

  2. 近幾年Jon Lord、Robin Gibb、DIO和Richard Wright的離世都令人感到不捨
    Jimmy Page也70歲了,希望齊柏林飛船能復和,在還有體力表演的時候多表演幾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