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搖滾樂團Marilyn Manson的主音(樂團初期名稱為Marilyn Manson and the Spooky Kids,但後來因為主唱有極為鮮明的標誌性意義,基於市場考量縮減為Marilyn Manson)。
首先,我必須來解釋他的藝名。Marilyn Manson 之中的 Marilyn 取至美國標誌性的性感女神 Marilyn Monroe,為「美」的象徵。而 Manson 則取至 Charles Milles Manson,這傢伙犯下利用了他從 The Beatles 的一首歌曲當中編造出的所謂的「Helter Skelter」來蠱惑人心,並以此領導著一個犯罪集團──Manson家族犯下了多起殺人案件,較為著名的案件是殺害了著名的猶太裔導演 Roman Polanski (著名作品為 The Pianist 與較為近期的 The Ghost Writer。)懷孕8個月的妻子、與當時在旁的演員 Sharon Tate 與她們的四名友人。當然,不容置疑的這當然是為「惡」的象徵。
除了主音 Marilyn Manson 之外,樂團其他成員也同樣的保持這樣的藝名(均以殺人犯為姓氏,和艷星為名字。)但之後入團的成員就沒有保持這樣的傳統,還是以知名度較高的原本名字(藝名)加入樂隊。(如John 5)
當然建立在這樣的經離叛道之下的,永遠是銷售量。在這點上 Lady Gaga 的成名方式也有此影子存在。甚至 Lady Gaga 本人也讚揚他們為「時尚指標」,而他們也打入了許多好萊塢主流影片裡。如:1999 的 The Matrix、2001的 From Hell、2005 的 House of Wax(噁心到不行的經典。)甚至是連本身都曾經因此受抨擊的事件紀錄片也照樣配的不亦樂乎,也就是 2002 的 Bowling for Columbine(轟動一時的美國槍擊案,連兇手共15死24傷。調查後發現兩位兇手可能是Marilyn Manson 的忠實樂迷,Marilyn Manson 本人甚至為了這件事接受專訪。)但我想這是因人而異的。「樂風是屬於歌德式工業金屬曲風,行為非常離經叛道。常常在演唱會有驚人的舉動,甚至是全美家長最排斥小孩去聽的樂團。音樂曲風上從 1994 年到現今 2009 年也有不同的變化,也許是團員的更換,或者是想法上對於音樂的改變,但是每張專輯上還是有曼森個人獨特味道所在。」引用自Wikipedia。
同樣的,與其他搖滾樂團也同樣拿「聖經」做文章,這麼做當然會引起味道人士的反彈,但我想 Marilyn Manson 最不缺的就是反彈,甚至是抱著樂在其中的心態。其實不只是音樂團體喜歡拿聖經作文章,暢銷作家 Dan Brown 本身就是一個極好例子。那段時間當中 The Da Vinci Code 不知道賣了多少本出去還拍了電影,雖然也帶出不少相關的跟風書籍(那段時間真的時極具氾濫之至。)而 Dan Brown 之後選擇的題材也還是在這些陰謀論裡繞圈子。誰叫聖經是全世界的最佳暢銷書籍呢? Marilyn Manson 有張專輯更直接提名為 Antichrist Superstar(意即反基督巨星)。直到現在,在 Marilyn Manson 四處巡迴的演唱場地外頭還是會充斥著不停抗議的衛道人士與瘋狂的歌迷們。
而 Marilyn Manson 的扮裝也是相當的出名的。「化一個鬼魅般的慘白屍妝、鮮血般的冶艷口紅、一時白一時綠的隱形眼鏡,一切都是誇張失實的極致,Marilyn Manson 要扮演一個米奇老鼠,以商業包裝真相。性與愛、毒品、教育、宗教、政治、納粹、暴力等等,是 Marilyn Manson 的繆思,也是其恆常主題。主流社會視為洪水猛獸的主題,被他置於光天之下。主流社會竭力營造的「和諧社會」,忽爾出現了他的搖滾雜聲,暴露出真實世界的某些輪廓。」引用自無代堂http://dadazim.com/journal/
無論在 Marilyn Manson 的歌詞或者形象、MV 裡,往往流露著大量的性暗示、反宗教、反政治、以及暴力與毒品還有 Manson 本人極力營造的個人式崇拜(一如Lady Gaga 與所謂「小怪獸」的相處。)而他本人也極為熱愛藝術,近幾年不斷的在各地開設展覽,也以藝術家自居,更曾與時尚品牌合作過。在這麼多領域的成功底下,也顯示了 Manson 本人對於商業的靈敏知覺,尤其是近年來樂團的經營方式也頃向集中於 Manson 本人的形象與偶像化上(當然也使的他這幾年的越團成員日新月異)。儘管在這麼多的光環加持下(如歌手、藝術家、流行偶像等...),但不可否認的是,Marilyn Manson是一個極為成功的商人。
~Snow
圖片 :cull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