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1991年,也是我出生前一年,冷戰與末日的陰影與謠言逐漸消散,新的年代這時才正要開始。
但搖滾樂史上的1991年,是個大雨不斷、充滿泥濘的年代??。
那場大雨彷彿是從西雅圖開始的,所有年輕人,正浸泡在Grunge的油漬裡,Nirvana在當時拉下了炸彈的插銷,發行了他們第二張專輯,同時也是史上最重要的搖滾專輯《Nevermind》。但那也是輝煌明亮的一年,Red Hot Chili Peppers也發行了最成功的混種、跨界經典《Blood Sugar Sex Magik》、英搖天團Blur才剛剛踏入日後屬於他們的領土,Guns N’ Roses與Soundgarden此時更加打下了他們日後的傳奇地位。
但在這爆炸年代裡,有一群人悄悄燃起寧靜的烈火之後,便迅速消失、隱匿。如同漫長的革命,這把火焰的燃燒持續了數十年之久。
Slint在1991年發表了第二張、也是樂團唯二的兩張專輯《Spiderland》。在這張專輯發行三年之後,「Post-Rock」這個詞才被樂評提出。請想像這種莫大的荒涼感:這四個浸在河水當中的年輕人,竟然是現今無數樂團的根源、一座燈塔的基石。我們高中時所著迷的樂團像Explosion In The Sky、Mogwai,甚至是後來接觸,十分冷僻詭異的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都深受著Slint的?發。
這支來自於美國Kentucky,Louisville的樂團,由吉他兼主唱Brian McMahan、吉他手David Pajo以及鼓手Britt Walford於1986年 組成,其實他們便以Small Tight Dirty Tufts of Hair的名義登台表演,隔年更名為「Slint」,據說此名是取自團員飼養的寵物而來。而Todd Cook則是《Spiderland》當中擔任BASS。這四人則是《Spiderland》封面上浮出水面的四張面孔。
Slint並非像是Black Sabbath、Nirvana或者RHCP一般對著當時樂壇投下震撼彈、迅速掀起一波浪潮。他們則是緩慢的聚集並且滲透進後代樂手的思想裡,進而產生出多種曲風像是Post-Rock、Slowcore、Math Rock等等。
《Spiderland》只有六首歌曲,總長四十多分鐘。還記得國中時無意間在網路電台裡聽到專輯第一首歌曲《Breadcrumb Trail》便令我著迷不已,但當時無法找到歌名,只好用錄音捕捉起來。多年之後當我聆聽了整張專輯之後,我更是非常激動,認為這正是我想要的音樂。沒有效果器的表現,只有最簡單的樂隊配置,以粗糙的破音、穿插著唸唱式的歌唱,徹底展露出最原始的演奏。隨著那略帶有Grunge氣味的和弦灑下,主唱McMahan乾燥的嗓音唱道:「Creeping up into the sky?.」,對於腦袋的騷動便隨之展開??。我最喜愛的一曲則是《Don,Amen》,開頭先是出現沈重憂鬱的撥弦,帶著一種低色度的荒涼。但後半則換成了乾淨而快速的刷弦,加上人聲低頻的呢喃,像是夢遊一般在充滿霧與光的山間穿行??。
而最後一曲《Good Morning,Captain》裡,所有的樂器各司其職的規律進行,好像經過精密計算過後的編曲,彷彿將近十年後才成軍的toe,那種令人熟悉的風格。
歌曲的尾聲,不斷襲來的神經質破音,加上主唱分裂般的吼叫著「I miss you?.I miss you?」而進入終點,吉他的餘響逐漸消逝,如同幾年後Slint這個名字便在樂壇中消失、沈寂了一樣。但他們點起的火苗,正慢慢的燃起??
~ 文/Bluntt